20080320

光影縱行﹕春日呻吟 (明報)

光影縱行﹕春日呻吟
(明報) 03月 16日 星期日 05:05AM


【明報專訊】
這陣子沒什麼,怪平淡的。流感這事兒,對於歷經SARS 的市民,好像也沒什麼似的。反而文化界有點吵鬧,那邊廂有《戲王之王》開展產業大計,這邊又見文化教父要為本港文化劃上問號。
遲春3月,一片喧囂。

偷雞搶拍更有味

有人會問,這又與電影場景有啥相干?答案是無甚關係。但見香港電影產業(好一個令人充滿遐想的名詞,配在文化之後,就如教育成為產業一樣,令人雞皮疙瘩)、文化環境,以至整個城市的定位就與春日迷霧,前景茫茫,有點奄悶。

寫了本欄好一陣子,偶然想發掘一些新鮮的地方,便感到近年港產片買少見少,場景也愈來愈沒趣。香港從來都是如此弔詭,前朝對電影愛理不理,業界於是偷雞搶拍,於是成就了色彩紛陳的末世風景。97以後,官家忽然熱心,重視文化、推動創意,對拍攝工作扶持有加,反而令取景地方單調起來。

油街政府倉庫,又是警署、又是工廠、又是rave party,甚至是鬧市街道;西九海帆道,in the middle of nowhere,便是搶劫、槍戰、炒車的熱點;方便就手,鏡頭也就千篇一律,城市裏的人、情、事都被抽離到無關痛癢的邊陲,行政效率壓倒一切,就像市區重建 。

當然熱心的編劇和導演,會費煞思量把都市脈絡重刻在菲林上。《三岔口》郭富城 從大廈跳落清風街上的天橋,再躍動街上,便把香港離奇的城市規劃呈現銀幕之上。《旺角 黑夜》在天橋上的追逐,也巧妙地把旺角的新與舊、地上的雜亂和天橋的疏濬展現出來。話說回頭,如果香港的文化真的會終結,其實挺無辜,港人好端端地活,卻不斷被人邊緣化,自信不斷被磨蝕。當我們在暗嘆北京 上海 等地如何風光,又有否發現香港模式有形無神地被廉價複製,散播全國。沒錯Hong Kong as we know可能早已消失,但卻隨處復生。至於大銀幕小故事,與其演些不熟悉的橋段,不如做回自己,扮演些擅長的角色。

即將來臨的金像獎,倒希望《門徒》可以多拿幾個獎項,讓油麻地上空變幻莫測的風雲,城門河旁青的景色,得到多些認同,證明立足香港的故事還是有市場有口碑的。

圖文﹕奇夫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