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26

方志恒﹕從電視辯論 到政改之戰 (明報)2010年5月26日 星期三 05:10

方志恒﹕從電視辯論 到政改之戰
(明報)2010年5月26日 星期三 05:10

【明報專訊】特首曾蔭權 突然出擊,邀請公民黨 余若薇 ,就政改進行電視辯論。

曾特首「忽然勇猛」,主動向民主派 下戰書,令不少人百思不得其解:余若薇是資深大律師、辯才出眾,又有「民主女神」稱號,曾蔭權在口才及形象上都有所不及,為何要冒險進行辯論?曾蔭權為什麼要「厚待」公民黨,讓余若薇以「泛民領袖」的姿態登上辯論台?

為通過政改創造條件

把整場電視辯論,放回政改的大形勢之中分析,也許能夠找出一些端倪。

由始至終,中央及特區政府 要通過政改方案,關鍵在於爭取溫和民主派。而要促使溫和民主派支持政改,則必須創造足夠條件,讓民主派內的溫和理性聲音,能夠起來突破傳統的道德力量,當中牽涉兩個重要條件:

一是政改方案的民意支持度,假如主流民意都期望立法會 通過政改,溫和民主派自然面臨壓力要回應民意。

二是政改方案的最終修改及讓步幅度,假如政府最後提交到立法會表決的方案,能夠就終極普選 有更明確表述、2012年選舉改革亦有更多民主成分,溫和民主派感到能夠向支持者交代,就有機會支持政改。

搶攻民意的政治工程

這兩個條件,實際上互相關聯、互相影響:北京 如果現時就大幅度改善方案,自然能夠提高巿民對政改的支持,有利於與溫和民主派達成共識;但從中央領導人的角度而言,始終是希望以「最少成本」、「最低付出」通過政改,而假如透過各種政治公關工程,再配合中央官員與溫和民主派的「破冰會面」,已經能夠拉高政改方案的民意支持度,那麼北京就能夠「謀定而後動」,只需要在最後關頭,對方案作出局部修改及讓步,已經有機會推動溫和民主派(或至少是部分獨立民主派)支持政改。

假如上述的分析成立,就能夠理解為何曾班子會在「五一六公投」之後,高調宣傳政改方案:公投之後,特區政府發動「新社區運動」,包括發放新一輪電視宣傳片,以及出動3司12局問責官員落區推銷;而曾特首主動約戰余若薇,更加是整場民意戰的重頭戲。

至於挑選余若薇作為對手,則相信與「5區公投運動」未如理想有關。由於大多數中間選民未有投票,5區補選的投票率(17.1%)及投票人數(579,000人)都創出歷史新低,顯示公投得不到主流民眾支持,令主催運動的公社兩黨,陷於「脫離群眾」的困局。在現時的形勢下,曾蔭權主動挑戰作為「5區公投運動發言人」的余若薇,明顯有搶佔「主流民意」的政治高地、追擊「公社聯盟」的策略計算。

務實政改vs.理想政改

前美國 總統克林頓 的顧問莫理斯(Dick Morris),在他的經典著作《The New Price》中指出,要贏出電視辯論,重點不在於駁倒對手論點、或一板一眼地回答提問,而是透過靈活表達手法、反覆強調自己的主要議題,從而令電視機前的觀眾,能夠留下正面印象。2007年的特首選舉 辯論中,梁家傑 辯才出眾,評論普遍認為梁家傑表現較佳,但民意調查卻顯示,曾蔭權贏得大多數中間選民支持,民意支持度超過七成。當中的致勝關鍵,正在於曾蔭權在面對梁家傑的攻擊時,能夠有技巧地反覆強調「務實政治」的選舉主題,成功突出其有豐富管治經驗的強項,不但令大多數中間選民留下正面印象,更加令不少觀眾覺得梁家傑「巧言令色」。

今次曾班子的如意算盤,相信正是參照2007年特首選舉的策略:曾蔭權的目標,並非要在辯論中說服公社兩黨及其支持者,而是要爭取務實、溫和及沉默的大多數港人。可以預期,余若薇在辯論中必會站在道德高地,力陳雙普選的必要性及迫切性,曾蔭權則會集中交代政改方案的設計、理念及背後限制,嘗試將辯論定調為「務實政改vs.理想政改」。2007年的特首選舉已經證明,這種策略雖不能說服泛民的死忠支持者,但對爭取主流民意卻頗為有效。但話說回來,事隔數年之後,曾蔭權以往「務實領導」的正面形象,早已因為連番的施政失誤而一去不返,今天能否單靠同樣策略再次取勝,實在是未知之數。

從4月14日突然公布政改方案,到公投之後即發動「政改民意戰」、安排中聯辦 與溫和民主派進行「破冰會面」,中央及特區政府每行一步,都明顯經過政治計算,以爭取通過政改。但香港巿民是清醒的,政治操作、媒體攻略也許能夠影響一時的民調或政治氣氛,但通過政改的關鍵,始終在北京是否願意提出一個更加進步的方案,以行動說服港人及溫和民主派,政改是有「實質民主改革成分」、終極普選是「普及而平等的選舉」。

無論如何,末來的一個月,將會是「政改之戰」的決勝時刻。

網誌:http://brian-fong.blogspot.com

作者是城巿大學社會科學學部講師、新力量網絡研究員

特首民望續「肥佬」 反對出任比率新高 (明報)2010年5月26日 星期三 05:10

特首民望續「肥佬」 反對出任比率新高
(明報)2010年5月26日 星期三 05:10
【明報專訊】港大民意研究計劃昨日公布特首曾蔭權 的民望,結果顯示曾蔭權的評分連續兩次錄得不及格水平,只有49分,較5月初調查下跌0.2分;反對曾蔭權出任特首的比率為51%,較上次調查上升3個百分點,是他2005年出任特首以來的新高;支持曾蔭權出任特首的比率則為33%,較上次調查下跌1個百分點。

今次調查在本月18至20日進行,共訪問1015人,結果顯示,受訪者對特區政府 表現滿意率為25%,較4月底時調查下跌3個百分點;不滿特區政府表現的比率為43%,較4月底的調查升5個百分點。

由於調查進行期間,曾蔭權剛公布邀請公民黨 黨魁余若薇 就政改進行電視辯論,港大民意研究計劃把調查結果按事件時序分拆分析,結果顯示曾蔭權宣布電視辯論後,評分微升0.6分,而反對率、特區政府不滿率亦相繼下降,計劃總監鍾庭耀認為,結果初步顯示辯論對曾蔭權有挽回民望的作用。

公布辯論後民望微升

中大政治及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認為,雖然曾蔭權公布辯論後民望微升,但他不認為特首邀請余若薇辯論是「一定加分」,因為消息公布後,社會的評價毁譽參半,難以就單日民調作推論。

至於曾蔭權民望再度下跌,馬嶽相信與曾蔭權帶頭在補選中不投票、並閃縮公布決定有關。

富士康臥底爆公司內幕 (商台)2010年5月25日 星期二 14:44

富士康臥底爆公司內幕
(商台)2010年5月25日 星期二 14:44

【商台 互動中國組】第11跳!今日上午富士康 再有員工墮樓事故,死者僅19歲,入職42天。而內地網友早前就富士康發生多宗跳樓事件組織臥底觀察團,列出富士康九大問題,概歎:「富士康在精神方面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血汗工廠』。

網名為「劉德華 接班人」網友在富士康發生十連跳後,組織12名報名志願者打入公司內部展開調查。「劉德華接班人」表示富士康勝在購買員工保險、簽定勞動合同、保障最低工資及按時支付薪金、在加班費方面做得較好;

但公司存在「管理人員管理粗暴」、「組建工會程序不合法」、「保安部存在非法打罵和限制人身自由等違法行為」、「違反勞動法,超時加班」、「與新進員工簽訂霸王條款,變相限制員工」、「工人工資多在最低工資標準線上」、「管理層對低層員工存在人格歧視」等九大問題,網友結論是富士康是血汗工廠。

龍頭EMS企業

富士康為全球最大EMS(Electronics Manufacturing Services 電子生產商),合作伙伴包戴爾Dell、惠普HP、聯想Lenovo、新力Sony 、Apple蘋果、微軟 Microsoft及諾基亞Nokia等,業務從承包電子部件訂單到同共同研發產品亦有。預計今年富士康將為蘋果生產2400萬部iPhone 4G,並在年中後期為諾基亞新計劃投產。

影響與蘋果合作關係

富士康跳樓魔咒始於第一跳員工孫丹勇。去年7月,富士康公司在給蘋果公司寄產品時,出現一台樣機遺失,蘋果公司懷疑富士康泄密,負責郵寄的員工孫丹勇被保安暴打、關禁閉嚴刑逼工。25歲孫丹勇不堪受辱墮樓身亡。連同近三月的多宗自殺案,惠普及蘋果均關注富士康的工作環境是否合符合作標準。

良心教師﹕有責任關心香港時事 (明報)2010年5月20日 星期四 05:10

良心教師﹕有責任關心香港時事
(明報)2010年5月20日 星期四 05:10
【明報專訊】「我不是80後,我不是公民黨 ,我不是社民連出身,我只是一個草根階層成長的少年,慢慢做到一個教師」。一個中學老師無懼權貴說出香港人的心底話,博得全校以至全港的掌聲,「一問成名」。

校內流傳好人好事多

吳美蘭老師在庇理羅士女子中學執教8年,主要教高考班英文科及中一通識科。在學生及同事眼中,吳美蘭是熱心教學、關懷學生的好老師,校內更流傳不少她的「好人好事」﹕一個預科班學生經濟困難,吳老師借出數千元助她交學費,「她與學生關係好好,所以一舉手發問,就博得全場掌聲」。

唐英年 有感吳美蘭非泛泛之輩,回應時說「我相信吳老師在學校一定很受歡迎,因為你一舉手已有熱烈掌聲」。離開時,唐英年主動與這名「良心教師」握手問好。

傳媒及後蜂擁訪問內斂的吳老師,但她一概拒絕,不願多談,只簡單說一句:「作為香港人,我認為有責任關心香港時事。」記者傍晚再到校門外等候,吳老師禮貌婉拒,「要說的今早已說了」。記者追問她,是否知道已成為網上英雄,她笑著回答「是嗎?我都不知道。沒什麼特別感覺,這是言論自由」,之後更著在大雨中追訪的記者趕快避雨。

吳美蘭昨日的行動並非即興,原來她兩天前致電港台 節目《自由風自由PHONE》,批評政府帶頭不投票做壞榜樣,事先張揚會「狙擊」唐英年。她當時稱,本周一從校方得知有「重要官員」來學校探訪,但校方稱不要向學生透露,令她甚感奇怪:「我到時一定會舉手,問(唐)為什麼不投票……政府想做宣傳,為什麼不見得光?是否怕人家擲榴槤,他接不到?我作為員工,覺得好可悲!」

電台中事先張揚狙擊

吳美蘭當時更說,慶幸自己在516補選中有投票,因為這是十分可貴的機會,「曾蔭權 說要放棄投票,我作為老師,可以點教公民教育?(主持人吳志森說可演繹為壞榜樣),但年紀比較小的學生,會看到政府不投票這個實際例子,這是好可悲的」。

吳美蘭更質疑以往選舉政府都會寄教材、海報等給學校做宣傳,但今次補選政府與學校是「零接觸」,加上部分教師不關注補選,她質疑「我不知道是否因為特區『話事人』說不投票?我認為某程度是有影響的」。

另外,有教師表示庇理羅士校內氣氛開放,相信吳美蘭昨日的言行不會影響她往後的升遷機會,不過,由於官校教師晉升最後是由教統局 決定,吳美蘭的敢言作風會否令她受到「特殊對待」,就不得而知。

20100523

學者﹕反映中國工業體制瘋狂 (明報)2010年5月23日 星期日 05:10

學者﹕反映中國工業體制瘋狂
(明報)2010年5月23日 星期日 05:10

【明報專訊】富士康 員工「十連跳」自殺事件被中外媒體廣泛報道,已成國際新聞,人民大學 社會學系教授周孝正指出,內地每年有200萬人自殺未遂,30萬人自殺身亡,自殺率為萬分之2.6;富士康的自殺率則為2.3左右,看似低於全國水平,「但這不是代表富士康很正常,而是反映了整個中國的畸形工業體制太瘋狂,還有更多比富士康還慘的工人」。

工資12年只漲68元

周孝正表示,中國近代高速經濟增長建築在三大代價之上:過度消耗資源、嚴重的污染、欺凌式的剝削,他用後者形容中國工廠工人的生存狀態。「過去12年,他們工資平均只漲了68塊!怎麼跟得上通脹?」

工廠如監獄 農民工如奴隸

記者發現,富士康的員工上班不能談話,同部門的員工不許住同一宿舍,朝夕相對卻形同陌路。周教授指出,「工廠用管理方法打散他們,為的是防止他們串聯,防止他們組織工會爭取權益。幾十萬80後工人都是同一年齡層,他們生活缺乏多樣性,精神麻木,思想容易崩潰,也就容易自殺了。」周教授說,這種封閉性的監獄式管理只是中國企業的冰山一角,「就連我去過的修腳甲院,員工放假都不讓出去,工廠就是一個大監獄,農民工就是奴隸」。

上周富士康「九連跳」後,9名關注血汗工廠的學者發出聯名信,呼籲政府盡快解決新生代農民工問題,杜絕富士康式悲劇。

有份聯署的香港理工大學 社會科學系副教授潘毅也認為,富士康已經是內地對待工人比較好的企業,它向員工提供娛樂、圖書館、心理輔導,但這種剝削廉價勞動者的的工業模式,讓工人活得沒有尊嚴。潘毅說:「上一代農民工對農村還有依託,掙了錢就回老家起屋生活,但30年改革開放不斷向國民灌注城市發展價值,加上務農的生活水平與城市相距愈來愈遠,第二代80後、90後農民工已經沒有退路,他們接受了城市價值,卻得不到城市的尊重,政府沒有給他們住房、子女教育和醫療等配套,1000多元工資也不可能在城市生活。」

富士康式工人沒有將來

潘毅說,迷失在農村與城市狹縫中間的富士康式工人生活在沒有將來,沒有希望之中,年齡層也缺乏多樣性,沒有父母,沒有小孩,沒有正常的社交,生活蒼白,人際疏離,「他們容易自殺,也不關心別人的自殺,人性變得冷漠」。

明報記者 覃純健

富士康急聘心理醫生救命 上班禁言下班無伴 漂亮宿舍冷漠殺人 (明報)2010年5月23日 星期日 05:10

富士康急聘心理醫生救命 上班禁言下班無伴 漂亮宿舍冷漠殺人
(明報)2010年5月23日 星期日 05:10

【明報專訊】香港藍籌企業富士康 國際在深圳 的工廠,猶如一個城市,在龍華和觀瀾的廠區,容納了42萬工人,日夜工作維持這家全球最大的代工工廠。但自今年1月起,這片城區像受了詛咒,接連有員工跳樓自殺,至前日,4個月內累積「十連跳」,8死2傷。

廠區4個月10人跳樓

發生了什麼事?富士康廠區設計現代化,但在員工眼中工廠圍牆是冰冷的。員工道出,每天在工場的時間可長達12小時,其間不准講話;回到宿舍,房友來自不同單位,因早晚班不同,「只看到其他人睡覺」,無人可訴心事,冷漠可能就是殺人兇手。

工人質疑輔導只能治標

富士康對員工自殺事件大為緊張,昨日就舉行招聘會,招聘常駐心理醫生和心理輔導員,屬內地企業罕見,早前又設立輔導熱線785 785(諧音:請幫我請幫我),又在園區設諮詢中心,但員工阿梅(化名)表示,求助的人不算太多,認為輔導只能治標,「那些有問題的人,很少主動找人吧?」

廠區設上網中心泳池運動場

深圳富士康42萬員工中,30萬人在龍華廠區作息,記者昨日到訪當地,發現其實此工廠不是一般人心目中的血汗工廠,有宿舍漂亮得像獨立洋房,幾幢幾層高的宿舍共享一個泳池,綠樹林蔭;民工居住的宿舍雖然密度較高,外表至少看似本港公屋。廠區內設有上網中心、運動場、食肆、超市,設施齊全。

來自廣西、在富士康打工半年的阿梅,現時在觀瀾大水坑工廠裝組電腦的背板,屬第一線流水作業工人。她稱,初來時每月放假1天,工資900元(人民幣,下同),5月份改善待遇,變成每周放假1天,工資漲到1100元,由早上8點工作到晚上8點(包括2小時用饍及2小時加班),和其他工廠相比,待遇已算不錯。

同部門不同宿 疑防工人串連

「但上班時不能說話,會收警告信的……上廁所也很難,因為流水線不能停下來,要找人頂班才能下崗。」平日工廠內,除了單調的機器聲音,寂靜無聲,回到宿舍,阿梅和10名女工同住一房,她說工友一般都不熟。

「忍不住,後來情願搬出去!」21歲任生產線管理員的阿放解釋,公司故意把同一單位的工友打散,住在不同房間,在宿舍住過一個多月,他和宿友很少說話,「早晚更不同,回來只見到其他人睡覺,又不好意思打擾他們」。後來他決定,找同單位的工友到附近租屋,他薪金只有1600元,也寧願每月多花幾百塊。外界猜測富士康的做法是為了避免工人串連,但受訪員工難以證實。

阿放說,和同一生產線的同事相處得不錯,因年紀相若,平常結伴吃飯、逛街,因此不會有情緒問題,但園內有許多年輕人,不少人都面對男女之間的感情問題和工作問題,上班不能說話,下班沒人傾訴,若人又內向,不易結識朋友,幾等於和外界絕交,估計可能是這些人出事。

記者發現,富士康的管理為封閉式,四周被圍牆包圍,登高望去,一望無際盡是廠房和宿舍,園區東南西北四個出口均有保安把守,員工出入打卡,即使想帶朋友進入,亦不被容許。但在訪問中,員工很少怪罪富士康,對同事的死只認為:他們自己想不開。

管理層﹕難安排同一單位共宿

負責管理工作的張先生認為,自殺均是個別事件,「公司八成都是80後、90後小青年,想不開」,他又稱,以42萬員工計算,10人自殺比率不算高,「只是富士康出名,大家才關心,其他工廠也有發生」,他又表示,流水線不准說話,是為防止員工出錯,「一塊電板插錯了,可能就報銷,成本要幾百美金」。在富士康工作已8年的管理層James就解釋,因為工廠工人常常換人,宿舍一有空位就要讓新人入住,難以安排同一單位的人共宿。

明報記者 古治雄

20100519

公安在我頭上放鞭炮」 沉冤11年 獲釋死囚爆嚴刑逼供 (明報)2010年5月13日 星期四 05:10

公安在我頭上放鞭炮」 沉冤11年 獲釋死囚爆嚴刑逼供
(明報)2010年5月13日 星期四 05:10

【明報專訊】因「死者」突然「復活」而被揭坐了11年冤獄的河南省商丘農民趙作海披露當年被公安嚴刑逼供細節,被拘留個多月間,公安天天打他,不讓他睡覺,還在他頭上放鞭炮,又威脅會秘密處決他,「被打得生不如死,我就招了」。

據新華社 報道,商丘市檢察院昨日已就「趙作海冤案」立案,詢問當年曾參與此案的公安局、檢察院及法院人員,現時已刑事拘留了兩名涉嫌當年對趙作海嚴刑逼供的公安郭守海及周明晗,另一名有份參與的公安李德領在逃。

「打了再道歉也沒啥意思」

趙作海接受《新京報》採訪時表示,自己未想過追究當年令他含冤的人責任,「那是公家的事情」,趙作海道,就連一個道歉,他都覺得沒意義:「打罷了再道歉,也沒有啥意思… …」

但當年被公安逼供的情况,趙作海仍歷歷在目。他回憶說,被拘後於派出所兩天及在縣公安局一個多月的日子裏,天天被4、5個人打,拳打腳踢外,又用槍頭和棍敲頭,甚至在他頭上放鞭炮,「我被銬在板櫈腿上,頭暈乎乎的時候,他們就把一個一個的鞭炮放在我頭上,點著了,炸我的頭。」

施暴公安2被拘1在逃

趙作海說,入獄後,他的頭總是嗡嗡地叫,常睡不著覺,都是當時被打被炸的後遺症。除了肉體的折磨外,公安還在精神上虐待他,「那30多天都不讓你睡覺」,趙作海稱,當時刑警隊的人還恐嚇他說,若不招供,就「開個小車拉你出去,站在車門我一腳把你跺下去,然後給你一槍,我就說你逃跑了。」

趙作海稱,那時候被打得太狠,生不如死,結果屈打成招,落口供時,他們說一句趙作海就重複一句,說得不對又會遭打。即使上庭時,亦不敢說出實情。

趙作海於1999年被指控殺害同村人趙振裳而入獄,今年4月30日,「已死」的趙振裳卻突然返鄉,始揭發這宗冤案。

當年負責此案的除上述3名公安外,還包括現任商丘市公安局行財處長朱培軍、現任柘城縣公安局副局長丁中秋等警官。

萌死念災民飈至34% 專家震驚 (明報)2010年5月12日 星期三 05:10

萌死念災民飈至34% 專家震驚
(明報)2010年5月12日 星期三 05:10

【明報專訊】汶川大地震令8.9萬個四川家庭頃刻陰陽永訣,失去至親的倖存者,心靈裂口每天仍在搶修。震後到四川作心理輔導的本港慈善組織「災後心理輔導協會」,得悉官方數據錄得有嚴重自殺傾向的災民比率,由去年3月的12%,急升至去年底的34%。

據中科院資料,地震受影響人數達2792萬,從目前各科研機構發布的調查報告看,至少10至20%群體需要心理服務,也就是將近300萬至500萬人,但心理援助隊伍遠遠不能滿足需求。單在汶川縣,原本10.6萬人口,約6萬人遇難,倖存者有20%、即近萬人患上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大約三至五成人出現思覺失調,令自殺風險增加兩至三成。

生活漸穩妥 災後情緒浮現

內地官方長期記錄災區人民的心理健康質素。災後心理輔導協會總幹事杜永政表示,得悉有關數據指出,有嚴重自殺傾向的災民比例在去年3月有12%,到了11月則急升至34%。他對此感到震驚,因相對於任何大災難發生後,即使在物質足夠之下,也只有約25%的倖存者會自殺或有自殺念頭,他認為四川災區情况比預料的更嚴重。

「去年4月底北川宣傳部副部長馮翔自殺身亡是個警號。每名自殺者背後一定有心結未解,又找不到合適方法疏導情緒,結果變成計時炸彈。」杜永政認為,去年3月大部分災民仍在忙於修房子、為子女教育奔波,將精神集中在物質重建,隨著物質生活安排漸漸辦妥,思念喪親或地震驚恐的情緒便再浮現。

協會定期派4至6名心理輔導專家到災區,至今接觸約3500宗個案。本年1月起,協會與當地電台合作開設節目《心靈驛站》,每星期4次、每次25分鐘講解心理健康,當中收到最多的求助是失眠困擾,「有聽眾說地震發生至今一直失眠」。

內地輔導技巧參差 難助災民宣泄

「最常聽到人們的安慰方法是不要去想,但遇到悲傷情緒來襲,不是逃避便能夠解決。」他解釋,心理危機干預是讓當事人把感受和體驗抒發,宣泄情緒,但內地輔導技巧未成熟,服務者多依書直說,或者混淆情緒不穩者與精神病患者。

「曾跟進一名患血癌的婦人,地震後常有焦慮,當房子修好,得知女兒考上大學,學費帶來經濟壓力,自殺不遂。我首次接觸她時,她已經歷10多次心理輔導。」杜永政說,曾兩次輔導婦人,以時間線治療釋放其焦慮情緒,焦慮症便得到紓緩。

協會至今在內地培訓了250名心理輔導員。杜永政指災區需求龐大,社會應關注重建心靈的支援︰「內地心理輔導工作本身已落後香港50年,資源缺乏,現在更迫切需要建立長遠心理危機干預機制,培訓更多專業人員。」

明報記者 彭碧珊

OMA決將文化藝術集西九 (星島)2010年5月10日 星期一 05:30

OMA決將文化藝術集西九
(星島)2010年5月10日 星期一 05:30

(綜合報道)

(星島日報 報道)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聘請了三家概念圖則顧問公司設計西九的布局,包括大都會建築事務所(Office for Metropolitan Architecture)、英國 福斯特建築事務所(Foster + Partners)、許李嚴建築師事務所(Rocco Design Architects Limited)。三家公司必須在下周五或之前向管理局提交設計圖,其後在八月左右就三個概念圖則進行的第二輪公眾諮詢。三家概念圖則顧問公司接受本報專訪,大談設計的概念,讓大家可以在設計圖曝光前,對他們的意念和風格有所了解。

  記者:鄧栢想

  大都會建築事務所Office for Metropolitan Architecture(簡稱OMA)在香港成立分支才半年,來自荷蘭 的OMA執行總監兼建築師大衞•希艾萊特從一次遊覽西九海濱長廊的經驗,看到香港人使用公共空間時面對的限制,從而萌生設計概念——為香港人創造一個從沒體驗過的活動機會。OMA風格鮮明前衞,大衞表示,聆聽到公眾對西九的意見,但設計不可能迎合所有人的意見,因此設計引起爭議,會在所難免。

  港正尋找一個有趣身分

  大衞認為,環看世界,從規模到景觀,西九都是獨特的。他指,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有趣的是,要建一個全世界最大的文化藝術區,意味著香港正在尋找一個有趣的身分——一個文化與經濟的混合體。大衞說,「我們嘗試規劃一個有親切感的西九,同時加入香港尚未有、突出的新元素。」他表示,OMA對香港進行了大量的研究,期望設計模型展示的西九能夠與香港的人和文化連繫在一起。

  大衞指,他在香港住了近一年,他曾經到西九長廊遊覽,形容景色簡直「靚到震」,亦對香港公眾享受空間時所面對的限制深有體會。他說,「如果現在去西九,風景很美,你可以做任何事,你可以躺在草地上、釣魚、放風箏。

  但你會發現有告示,提醒你不能躺在草地上、放風箏、不能躺在長椅上,我是很驚奇的,在歐洲,我從沒有看見類似的標誌。」大衞當時立即想到,OMA規劃的西九,要有創意、推動公眾使用、要創造香港原本沒有或被禁止的活動機會。

  他希望將西九融為城市的一部分,令香港人和旅客同樣感到自然舒適,他有信心概念圖則引起公眾的興趣和迴響。

  對港文化活力大感驚訝

  雖然香港一向被叫文化沙漠,但大衞在研究的過程中,卻對香港的文化活力大感驚訝,「當我們仔細看看,我們看到有香港有龐大的藝術,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不是有組織地發生,人們不會說這是文化。」他透露,OMA嘗試透過設計西九的布局,將香港的文化藝術集合在一起,他認為如果做到這一點,就是成功。

快樂大使尋港快樂之源 1年訪206國家地區 信港人最快樂 (明報)2010年5月3日 星期一 05:10

快樂大使尋港快樂之源 1年訪206國家地區 信港人最快樂
(明報)2010年5月3日 星期一 05:10

【明報專訊】快樂是什麼?每人都有不同答案。Antonio Santiago、Kelly Ferris 和Tony Martin三名年輕人,肩負起「快樂大使」的重任,365日內走訪206個國家及地區,了解和記錄世界的快樂人與事,找出「快樂之源」。走了4個月,來到第75站香港,在他們眼中,香港人快樂嗎?3人異口同聲說:「當然,香港人最快樂!」

Antonio、Kelly 和Tony從過百萬人中脫穎而出成為「快樂大使」,今年1月1日由西班牙 馬德里出發,到全球206個國家和地區,參加為期1年的「快樂長征206」(Expedition 206),每地方只逗留1至2日,至今已在南美、非洲 等多個國家留下足印(見下圖)。他們上周四晚抵達香港,翌日在中區展開快樂之旅:到中環 嘉咸街街市與檔主閒談,感受香港濕街市文化之餘,更大唱《半斤八両》鼓勵香港人,下午歇腳在茶餐廳吃奶油豬、飲凍奶茶,晚上再入蘇豪看著人來人往的中環夜景。

難忘港人樂於助人

不少調查指香港人不快樂,生活壓力大。來香港逛了一日,「快樂大使」竟認為香港人「最快樂」。Tony 解釋,香港人心地很好,因當他們剛抵港後,拿著地圖停下來找路時,立即有香港人主動幫忙。「大家好像很趕時間,想不到香港人如此樂於助人!」助人為快樂之本,他看出了香港人的熱心,所以認為香港人心中是快樂的。

快樂是從心而發,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快樂價值,Antonio 說,曾與無數人交談,他發現亞洲人的快樂在乎健康,而其他歐美及非洲人則大多會認為,快樂來自家人、朋友;金錢、財富並非快樂的主因,「就算去到一些窮困的國家,他們無iPhone,什麼也沒有,無擔心就快樂」。Kelly覺得,香港人雖然忙,但不會只顧自己,其內心一定有快樂;至於哪國人最不快樂,她苦思後回答:「芬蘭 人,可能較怕羞」。

「亞洲人重健康 歐非人重親友」

贏出「尋找香港快樂之旅」,從事保險工作29歲的黎華,是3名快樂大使在香港行程的設計者。他認為,香港人的快樂,就是香港人的活力,所以他以中區至半山行人自動扶梯四周設計路線,有街市、蘇豪區、荷李活 道及文武廟等,讓3名大使從多方面感受香港的與眾不同。

在港逗留一日半,問他們下一站去哪裏,Kelly 笑說:「我們不會記住自己去邊,去到先算!」現時他們正身處文萊。稍後他們亦會到伊拉克 、阿富汗 等戰區,會否擔心過自己的安危?「一點都不會,可以去得到開眼界,我們很快樂」。

明報記者 謝凱瑩

快樂長征206難忘片段 (明報)2010年5月3日 星期一 05:10

快樂長征206難忘片段
(明報)2010年5月3日 星期一 05:10

【明報專訊】第1站:起點西班牙

3位「快樂大使」Antonio、Kelly及Tony,今年元旦在西班牙馬德里出發,當地人們愛食、愛玩、愛傳統,在新一年大家的快樂是與家庭及朋友一起。

第24站:南美厄瓜多爾

Tony最難忘一幕是在熱帶雨林攀山涉水。他看見滔滔河水忽發奇想,與當地導遊二話不說跳入水中游水,毋懼低溫在瀑布下嬉戲,親身感受當地大自然之美,「想游水就即刻脫衣服,感覺很爽!」

第61站:非洲 毛里裘斯

進入毛里裘斯,入境官員看到他們的護照,發現他們數月內到過數十國家,感到十分驚訝,向他們查問,3人向官員解釋正在快樂長征,才獲准入境。

第69站:越南

Antonio最感動看到一名沒牙的老人家,看上去身無分文,但仍展示燦爛笑容,「就算最窮的國家,都會有很多快樂在身邊!」

第72站:日本

本身為武術高手的Antonio,到日本親身體驗該國國技相撲,他穿上相撲手兜襠布,相撲手教他不同招式,如禮儀、推手等,由於他身體柔軟度高,「師父」大讚他有潛質,「完成這趟旅程後,可能我會回日本做相撲手,不過由現在起我可能要食多點增磅,哈哈!」

第74站:澳門

上周四到澳門,行程只有半天,天氣不佳卻未影響他們心情,3人坐上澳門特色之一的三輪車,在車上高唱Temptations經典名曲「My Girl」,但歌詞中的「my girl,my girl,my girl」,就變成了「macau,macau,macau」。

第75站:香港

身處中環 ,看到香港華洋共處特色一面。日間在本土傳統的嘉咸街市,與檔販分享快樂,晚上走進蘇豪區玩樂,感受港人的「happy friday」。Kelly最難忘是抵港前一刻,「在前往香港的飛機上,從天空看下去,嘩!香港夜景真的很漂亮,很難忘」。

第206站:終點阿特蘭大

12月31日,預期將完成逾27.5萬英里「快樂長征」,以美國 阿特蘭大「可口可樂 世界博物館」作終結,因為那兒是飲品發源地。屆時3人將刷新1年內到訪最多國家數目的世界紀錄。

潘小濤記者出身 國情專家 (明報)2010年4月30日 星期五 05:10

潘小濤記者出身 國情專家
(明報)2010年4月30日 星期五 05:10

【明報專訊】在商台 擔任節目主持的潘小濤,90年代初於香港大學 計算機科學學系畢業,讀理科出身的他醉心關心中國新聞,大學時代已加入國事學會。畢業後,他先後任職《現代日報》、《星島日報 》,《蘋果日報 》創刊加盟並工作約10年,其後更擔任該報中國版主任,2005年加盟商業電台 。

潘小濤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為人積極,90年代,像他這樣背景的記者,全面投入中國新聞的並不太多。他任職傳媒以來都是走中國新聞線,對爭取民主十分堅定及堅持。2003年SARS 爆發期間,他開始撰寫中國評論,現時他在商台主持的節目《串》,亦是討論中國大陸議題。

時段售民建聯 商台名嘴狂轟 潘小濤﹕引入魔鬼 李慧玲﹕明顯是廣告 (明報)2010年4月30日 星期五 05:10

時段售民建聯 商台名嘴狂轟 潘小濤﹕引入魔鬼 李慧玲﹕明顯是廣告
(明報)2010年4月30日 星期五 05:10

【明報專訊】民建聯 以60萬「買下」商台 節目事件愈鬧愈大,更引起商台員工反彈。節目主持人潘小濤昨晚在節目中狠批商台是「引入魔鬼」,最終會淪為中央電視台,置香港整體利益於不顧。言語之間潘小濤似流露去意,但他其後否認有意辭職。商台另一名嘴李慧玲亦狠批民建聯買下商台時段,明顯是要宣傳5名將要參選的「新星」。廣播事務管理局昨日收到3宗有關商台的投訴,表示會按既定程序作出調查。

另外,為了表示公道,商台昨日向香港所有政黨發出邀請,安排他們今早到節目《在晴朗的一天出發》討論該事件,已表態會出席的包括民建聯劉江華、公民黨余若薇 、民主黨李永達及社民連陶君行。

廣管局接3宗投訴

曾與商台策劃總監黃永聯合主持《在晴朗的一天出發》的潘小濤,在「購買時段」事件曝光後,前晚在facebook留言表示感到沮喪,「很久未試過心情如此低落」。他寫道,自己在商台風雨飄搖時加入,一直都很珍惜這個言論平台,對民建聯贊助商台節目感到很沮喪、很無助。他更說:「縱使孤單也會努力!我在想,我是否食古不化,該被淘汰呢?」

昨晚在主持有關中國的節目《串》時,潘小濤公開狠批商台為賣錢「引入魔鬼」,讓政黨直接插手干預節目內容,「民建聯是用錢壟斷傳媒平台,將來聲音只會一面化,今日他可以買4小時,他日可以買24小時……公眾知道民建聯的捐款是從哪裏來嗎?」

潘小濤說,民建聯可在節目中軟推銷其主張,並透過立法會的力量成為法例,公眾被迫接受,商台最終只會淪為中央電視台。

除了潘小濤,商台另一名嘴李慧玲昨日傍晚在節目《左右大局》中亦不滿黃永早前的解釋。她質疑事件中有人披著節目的「外衣」,但實質是在賣廣告,「今次民建聯出60萬元,好明顯是要賣5個即將參選區議會 的新星,就算節目不賣民建聯,但經常提某某某名字打入觀眾心中,就好似經典廣告『買電視,平霸啦』一樣!」

李慧玲質問黃永是否可以替換5個民建聯主持,黃永回答說「如果這樣,民建聯就可能不做特約環節,會拉倒喎」。

曾經擔任政務官的黃永昨日再為事件解畫時卻挑起另一個「火頭」,他在商台節目《在晴朗的一天出發》中表示,由於香港沒有政黨法,商台在接受組織贊助時難以「驗明正身」。不過,梁國雄反駁稱:「全香港人都知道民建聯是政黨,正如你黃永是一個人,也不用註冊是人啦!」

黃永﹕沒政黨法難驗明正身

前商業一台台長梁文道接受查詢時,認為商台管理層政治敏感度不足,才會演變成這場風波。他估計商台或以為平日節目言論較傾向泛民,才找民建聯做贊助作為「平衡」。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長林瑞麟昨日表示,廣管局會按照指引處理事件。至於政府會否研究放寬讓電子傳媒賣政治廣告,林瑞麟稱,不希望香港選舉過於倚賴金錢和財力,擔心對選舉公平和維繫廉潔有所影響。

另外,香港環保政策評議會今日將召開記者會,批評去年傳媒報道慳電膽事件時,商台報道有欠持平,其後發展局長林鄭月娥又在商台「開咪」,懷疑兩件事件有關。

最低收入住戶 入息勁跌四成 (明報)2010年4月28日 星期三 05:10

最低收入住戶 入息勁跌四成 (明報)2010年4月28日 星期三 05:10

【明報專訊】職工盟引用統計處數字指出,本港最低收入10%住戶入息平均數在1997至2009年間下跌39%,跌至09年的2500元。貧富差距亦愈來愈遠,因為過去6年僱員的平均時薪升幅只有4.7%,但同期不少公司董事及高層花紅薪酬升幅由30%至3倍不等(見表)。

職工盟認為香港貧富懸殊問題嚴重,指在1997年,本港最低收入10%(第一等分)的住戶入息平均數為4100元,但09年已跌至2500元,跌幅達39%;相反最高收入住戶的平均入息則由85,000元增至97,600元,增加了14.8%。該會根據多間公司年報指出,不少公司董事或高層的薪酬花紅增幅驚人,例如恒基兆業主席李兆基在04年的薪酬花紅額為338萬元,但去年大增310.5%,至1387萬元。

本周六便是五一勞動節,職工盟呼籲市民參加當天遊行,並要求最低工水平不應少於時薪33元,及政府應停止外判公共服務。

20100502

感謝辭演者 導演無悔製劇 (明報)2010年5月2日

感謝辭演者 導演無悔製劇
(明報)2010年5月2日 星期日 05:10
【明報專訊】首場《在廣場放一朵小白花》早前六成劇場成員辭演,事件曝光後,參加製作的多名工作人員前日開場前均婉拒接受訪問,刻意低調。導演李景昌早前曾說,為有成員臨時退出感到不快,但在公映後的座談會,他卻感謝曾經參與首屆舞台劇及重演的所有工作人員,包括辭演者,「若首屆舞台劇沒有他們參加製作,就不會有第二次」,隨後請觀眾給予鼓勵,說罷現場掌聲雷動。

「沒有他們 不會有第二次」

場刊簡介中多名工作人員皆以化名作個人介紹,相當低調,如負責燈光設計的名叫「慕容雪」,飾演主角Ella的名為「何里玉」,照片亦以側面及背面示人。李景昌在場刊寫出重演感受,表示對媒體報道又愛又恨,因為有成員退出的消息見報後,「其烈性和關注性,為退出的台前幕後工作人員和自己帶來壓力,其中壓力之一是……我……博宣傳……博上位」。然而,「愛」的是報道令更多人關注演出,嘗試透過劇場認識六四 事件。

「編者的任務,是希望對六四事件模糊不清的觀眾,看完該劇後能開啟求知慾,以及對民族、國家及社會有自身反思」。他強調自己沒有資格也不希望「上位」,如果只執意個人名利,而不能在作品中呈現人性的良知與真善美,「便枉費上天賜予的能力」。能夠參與製作,他引用劇中的一句主角經歷六四事件後要求平反的對白︰「我無後悔」。

內地生感動 冀知真相 六四話劇重演座無虛席 (明報)2010年5月2日

內地生感動 冀知真相 六四話劇重演座無虛席
(明報)2010年5月2日 星期日 05:10
【明報專訊】爆出退演風波的本地六四 話劇《在廣場放一朵小白花》,前晚重演首場。公演前個多月臨時有六成劇組人員退出,經過個多月「救亡」,公演首天座無虛席,268人捧揚。有來港讀大學的廣州女生坦言「非常震撼」,認為內地欠缺資訊認識事件,曾懷疑六四是否有外國勢力煽動,看劇後對六四事件改觀,會主動在港尋找更多資訊,認識歷史真相。

曾懷疑外國勢力煽動

該劇由六四舞台製作,由上月30日至本月4日演出。前來的觀眾包括任教中學的老師,結伴前來的大學生,亦有6、70歲的老人家前來觀看。70歲的葉太太表示,六四事件帶來的傷痛至今仍未釋懷,從媒體得知該劇重演,約了一位60歲及74歲的朋友首次觀看。

六四舞台表示,因資金有限,曾多番向康文署 申請表演場地,但沒有回應,幸得香港專上學生聯會中國民主基金、中大學生會中國民主運動基金、Jenzabar基本會及人道中國贊助製作經費,故可在租金較貴的兆基創意書院租用場地。3月初,劇團面對巴士廣告宣傳 被拒,又面對六成製作人員退出,幾經波折,臨時才經招募補上男主角等製作人員。

宣傳受阻 六成劇員辭演

首演當晚百多位觀眾魚貫入場,等了半小時未見開始,李景昌導演突然走到觀眾解釋︰「不好意思,六四跟此舞台劇一樣多波折,投映機失靈,正在搶救中,希望大家耐心等候。」有觀眾戲言︰「又遭打壓?」亦有人大叫︰「不要緊,我們會等的!」

解決投映機問題後,舞台劇正式演出,故事發生在1989年,剛畢業的香港女記者Ella被派往天安門 採訪,遇上北京 學生丁楠及四川 學生徐軍,三人在亂世中邂逅、相識,再遇上屠城、失散20年後重遇的經歷。當中女記者一股熱血到訪北京天安門,但對軍隊入城及有學生被殺,與丁楠及徐軍一樣感到惶恐,台上播出大學生示威及被殺新聞片段,見有男主角被槍傷時,不少觀眾悄悄拭淚。

該劇歷時個多小時,後設座談會,民主動力召集人蔡耀昌參與。席間有年長觀眾向導演問及劇場內容與去年的分別,但令製作人員感驚訝的是來自廣州的吳小姐說,1989年只得9歲的她,只知父母當時偷偷扭開收音機收聽北京的六四消息,但此後絕不再提事件。

「看罷心情複雜」

在港攻讀碩士的她說︰「看罷心情很複雜,我欣賞話劇角色有血有肉,充滿人性,能中立反映事件,亦提出不同角度討論問題。」不過,她看到六四事件發生後,社會出現三類人,「第一類是很激進的,例如出現在廣場的大學生;第二類是擁護政權的,完全對事件低調處理;第三類就好像我一樣,完全不想聽亦不想理,因為我不知道事情的整體。面對兩極聲音,不知誰是對誰是錯,不想遭人扭曲,寧願什麼也不聽……」

她說中國內地對事件隻字不提,但香港極力爭取平反聲音頗大,從前對六四燭光晚會、七一遊行 等新聞不聞不問的她,現在對六四印象改觀,並指在留港期間會尋找更多歷史資料,認識事件。編劇滿道對女生反應感欣慰,回應說︰「這肯定是一場愛國民主運動,不容歪曲主調。」

明報記者 彭碧珊

20090723

張彧暋 - 哲學棟篤笑 填鴨畢業禮

20071223
哲學棟篤笑 填鴨畢業禮
各驛停車 張彧暋

(http://www.mingpaonews.com/20071223/vzf2.htm)

【明報專訊】學期完畢,同學問,如何思考、分析社會。我會建議,與其把書單上的沉悶東西讀畢,不如花幾百塊去看黃子華。他的棟篤笑,透過遊戲語言,暴露生活的荒誕,讓我們真正思考自己的社會,其實在發生什事。

當學問在香港變成一個冷笑話

翻看黃子華1997年的一次演出,他說:「我是讀哲學的。」

香港棟篤笑觀的回應是很直接的:幾位觀冷笑、然後大家一起大笑。

黃子華望望大家的反應,自己也在苦笑。

然後,觀看他苦笑,拍手。黃子華聽見大家拍手,他自己也拍手。

然後他說,「我終於明白什叫恥笑。」然後大家嘿哈大笑、拍手,他嚴肅地重申,「我真是一個讀哲學的人」。

觀狂笑。

繼承棟篤笑的一貫精神,愈有悲劇性的事情,愈是覺得荒誕好笑。關乎香港觀對這個笑話的受落程度,在香港大概沒有比這個笑話更好笑的笑話了。這引申:沒有比在香港稱自己是讀哲學,更具悲劇性與喜劇性。

遊戲語言是要呈現荒謬

我說:「黃子華的棟篤笑是一種哲學活動。」

讀者或會回應:「這一點都不嚴肅,才不是哲學。」我不理類似的定義爭論。我考察到大把在大學讀的、覺得高深的學問都當成「哲學」,那我直接了當按照這個語用定義的規則去使用這個詞語。

維根斯坦說,哲學的本質該是對語言運用的考察與語言誤用的治療;那我說,社會學的本質該是考察我們如何運用語言去組織生活,並懷疑這些社會的遊戲規則是否合理。我懷疑黃子華在這次「愈大鑊愈快樂」中,思考過以下的哲學與社會學問題:

(以下這段注意劇情透露)

透過取笑乞丐,取笑我們的道德冷感;他分析瓶裝水的出現與潮流、階級跟資本主義的關係;他透過與投資經理打交道的經驗,討論了幸福是什;他用偷情的例子,跟我們討論自我欺騙的問題;最後他討論了媒體的出現,為什可能令我們史上第一次能夠坦誠互對。我最欣賞的是他討論了為什我只會使用「永遠、所有、一直」這些關於無限的概念來講負面的事物。

我懷疑我不能夠有效地評論,為什黃子華的棟篤笑是一種哲學與社會學活動。這些生活感覺,如何能表現給我們看。荒謬只能透過暴露語言遊戲的規則而呈現出來。評論棟篤笑,其實沒有什意思,因為化成文字,什氣色都流失了。說不得清楚的不要說,讀者還是乖乖等DVD自己享受一下好。我在這裏想評論的其實是:奇在,我們不覺得他是談學問,又或者,我們覺得不應該拿學問的高度去評論棟篤笑。

填鴨社會的哲學考察?

或者再讓我聲明,我不理會我自己對哲學的定義問題。大日常指的「哲學」,就是廣義上的所謂學院學問,包含大部分學科。(人類學是不是考古呀?歷史是不是背書呀?)「哲學」這個詞語在香港語境所代表的是,一種「懶高深」的無謂事情,也就是香港人對所謂文化精英的一種冷笑態度。

這種冷笑態度代表的是,大家都覺得思考人生、社會問題這些東西是非常重要的。可是,在香港,說自己在學院裏做學問的,給人的印象就是不務正業,說一些大家聽不明的說話。

我們這群填鴨,對所有自稱有學問的人有本能上的抵抗感。這種反感相當合理,因為太多其實不懂思考的人在撈文化資本,而深明「讀書少不要呃我」道理的香港人,知道這些販賣學究知識的人,充其量只是把外國的所謂理論概念搬到本地語境玩弄一番,令自己顯得與凡人不同。順帶一提,哲學、社會學、文化研究等學科中,特別多要爭取公義的真理使者的原因,就是怕給人冷笑而導致心理不平衡的問題。

在大學,最糟糕而愈來愈明顯的情是,我們一邊引入國際學術,一邊崇拜流俗。我們尤其標榜流行,以日常話題去吸引學生。我們讀太多與自己生活無關的知識,以研究流俗作為心靈補償。以為外表高深就是有內涵,固然是膚淺,但把外表弄得流俗就以為是有內涵,連膚淺也談不上。

很多學者不懂思考,或者只懂把玩外國偉人的思考成果,而普通人深明這層道理,因此大家冷笑得其實相當有道理。問題癥結是,我們對自己的語言不夠敏感,被自己所搬弄的外國概念捆綁。社會後果是,我們連自己在想什也不知道。又或者,我們以為自己在思考。

「你在標籤學者!歧視學者!」——最(不)好笑的笑話。

家長哲學畢業禮

那,如果學者在大學不做這些悶蛋的事情,會有什後果?那當然是學生與家長的投訴。對的,你們之所以冷笑學者們的荒誕行為,其實也在笑自己。一邊笑他們不能令你思考,一邊笑自己正正要求人家給你死的思想。填鴨取笑自稱有學問的人,其實心裏妒忌一些不值得妒忌的事情,而又取笑自己這種態度。

這種心理的後果是:我們不去思想,但求思想的儀式——非常香港。

家長與填鴨們類似的不安,在中大畢業禮事件上表露無遺。我的目的只是考察,經過三年培育變得有學問的填鴨,還有家長與各種媒體,為什會如此地不安。因為有人抗議,就覺得儀式不再神聖,連帶自己也會覺得極端不安。討論區上對「搞亂我的畢業禮」的討論焦點,正是這種不安的呈現。

同學與家長當然有權責怪有關方面(誰?)打搞了你與家人的儀式,很無禮貌。可是,這個畢業禮,跟你三年總共花12萬多的學費,還有你學了的東西,沒有太大關係的。我建議,既然儀式辦得不妥,有不滿的同學及家長絕對有權向有關方面追討500元的畢業費。

另一方面,我對組織抗議的同學的唯一不滿,是他們的抗議方法嚴重缺乏獨創性,實在應該去棟篤笑學習一下何謂諷刺,而不是模仿抗議的儀式。

我不讓儀式問題困擾我。我還相信教育的工作是要用自己的語言,思考自己關心的問題。起碼,我還沒有笨到以為只要Cosplay一下中古修道院的服裝,就真的以為自己很有學問;又或者以為大聲叫嚷就真的以為自己抗爭了什。問題不是抗議的同學不尊重儀式,而是兩個儀式的衝突。儀式對相信而且參與這個宗教的人來說重要,但對非信徒來說荒誕莫名。

什人最堅持儀式呢?信徒、政客。我相信大學教育以至政治抗爭不應只是儀式的討論。我相信,我們還是該看重思想內涵。起碼,想像我們要是見到因為拜錯邪神做錯儀式而被處死的蘇格拉底,我們還是會嘻嘻笑地跟他說,「哈哈,我們原來真的沒有想過什問題,但起碼我沒有笨到以為Cosplay了半天就以為自己很有學問,拉了Banner叫些口號就是抗爭。」

在畢業禮上談學問,只是一場棟篤笑;在雅典廣場上做棟篤笑,這才是哲學。

文﹕張彧暋

編輯:陳嘉文

20080930

特首三司政府 民望跌至新低 (明報)

特首三司政府 民望跌至新低
(明報)9月30日 星期二 05:05

【明報專訊】中大最新一項民意調查發現,市民對特首、三名司長及高官問責制 的評分,以及對特區政府 表現的滿意度,均跌至特首曾蔭權 2005年7月上任以來的新低,其中特首的評分已跌至53.4分,為特區四頭馬車中最低的一人。

另一方面,問及哪個政黨最能代表自己利益時,最新調查發現,最多受訪者挑選民主黨 ,有11%,較6月份調查上升2.8個百分點。緊隨其後是民建聯 ,有10.6%,較6月同類調查時下跌0.8個百分點;公民黨 則以7%排第三,較上次跌0.4個百分點。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屆立法會 贏得3席的社民連,支持度有3.7%,取代了只有2.1%支持度的自由黨 ,晉身第4位。

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於9月24日至26日訪問了752名市民,他們對特區政府的滿意度只剩21.3%,較上月下跌3.7個百分點,不滿政府表現的有27%,則較上月升4.3個百分點。

曾蔭權跌至53.4分 四頭馬車中最低

市民對特區政府「四頭馬車」的評分亦告全線下跌,跌至曾蔭權上台以來的新低。曾蔭權的最新評分為53.4分,較上月下降2.6分;三名司長方面, 以律政司 長黃仁龍 的評分最高,有58分,較上月跌0.9個百分點,其次為政務司 長唐英年 的54.5分,但仍較上月跌2.4分。本港經濟跟隨大圍環境下滑,財政司 長曾俊華 的評分在三司中最低,得53.5分,較上月下跌2.6分。受訪者對高官問責制的評分,在9月份亦跌至47.2分(上月48分)的3年多來低位。

20080627

Hi,我是關關。 - 專訪前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許家屯

(轉轉貼自Hi,我是關關。


六四事件十九週年,獨家專訪前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許家屯


當年因六四事件出走美國的許家屯,今年九十二歲,他為四川大地震流淚,在電視機前與中國民眾一道默哀三分鐘;他讚揚胡溫救災表現,實踐「以人為本」的價值;他還首次透露六四風暴前後在香港的心情及與高層關係的秘辛。他惋惜胡耀邦和趙紫陽沒有胡溫的韌性,認為胡趙是可以不與鄧小平決裂的。
四川大地震震碎的不僅是家園,更震痛眾多關愛祖國的心。遠在美國南加州的前中共中央委員、前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前中共港澳工委書記許家屯,一直坐在電視機前及收音機旁,觀看、收聽來自四川的消息,為震後的人間悲劇心痛流淚。他吩咐家人為災區捐款,也面對電視直播畫面和天安門廣場的人們同時肅立,為大地震中的受難同胞默哀三分鐘。

許家屯接受亞洲週刊獨家專訪,隱居洛杉磯十八年的老人難掩對祖國、對同胞的思念之情,表示「很想去看看」。他說,令他欣慰的是,中共領導和人民在這場大災難中經受了考驗,「胡錦濤、溫家寶等國家領導,在災難面前表現出的是這一屆政府一貫的『以人為本』尊重人的權利和價值,為『人民服務』的理念,不僅是我,全世界具有公正情懷的人,都予以很高的評價。這就是中國和中國共產黨的希望」。

許家屯承認,毛澤東、周恩來和鄧小平對他影響最深。而胡耀邦、趙紫陽與毛鄧相比,還是有較大的距離;胡趙缺少政治韌性,如果韌性多一點,也不至於與鄧疏遠,「這是一個悲劇,鄧和胡趙,是可以不決裂的」。而現在的胡錦濤、溫家寶具備政治韌性,「特別是胡錦濤,青出於藍」。

到美國後,許家屯身體一直很好,今年初卻因感冒引起肺炎,治癒後又因體弱在客廳跌倒,摔斷肋骨和脊骨。他一直在養病,雖然緩慢,但恢復得很好。接連兩個半天的訪問,許家屯說話聲音洪亮,不時用右手指敲打著桌子,以示強調,講得性起,更會毫無顧忌哈哈哈爽朗大笑。畢竟高齡,許家屯的視力嚴重衰退,書寫變困難,方寸大的字寫得歪歪扭扭,但他仍拿出紙來,寫下「又一次思想解放和創新,是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當代化的新發展,說明以胡錦濤為首的中共領導層,青出於藍勝於藍」。

體弱絲毫不影響許家屯對中國時政變化的了解和思考。依許家屯的思考和觀察,認為中國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胡錦濤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不僅發展了鄧小平和胡耀邦的改革開放的思想設計,而且進一步提高,有了新的突破,這不僅是對中國改革、對鄧小平思想有了新的突破,而且對馬克思主義也是一個重大的修正和新的突破。這次中央對四川大地震後的決策和胡錦濤、溫家寶等中央高層的言行,讓許家屯更肯定了自己的看法:「中國正走向一個新的階段。」

許家屯曾認真的閱讀和研究了胡錦濤十七大報告和最近海南博鰲的講話,及溫家寶的「人大報告」,他認為這是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上新的突破性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三個特點,它把科學發展觀作為綱要提出來;辦事均按事物發展規律辦好,不搞本本主義、經驗主義;其次,國內不再搞階級鬥爭,主張建立和諧

社會;國際不搞大國霸權,主張世界和諧及自然社會生態平衡,不再受到污染和破壞,主張文明發展而且都有實踐構想「摸著石頭過河」,不斷探索,不斷創新,循序漸進,突出了和平發展,提出了新型的發展觀;第三,就是不斷改革,改革開放是推進社會發展的戰略方法。並肯定它屬和平革命性質。

許家屯說,「胡錦濤的『博鰲講話』,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平發展模式,不斷改革開放的戰略方法,特別是後者,發展提高到『和平革命』,不斷要搞,堅持下去。可以換句話說,就是告別用武力擴張、暴力霸權、階級鬥爭和暴力革命」。許家屯說,憑這三個特點,「我認為胡錦濤思想解放,是對馬克思主義的重大修正和新的發展,是當代的馬克思主義」。

定居美國後,許家屯曾經寫過一篇《試論和平演進》的文章,從零六年開始,許家屯又在思考寫一篇長文,大約五、六萬字,「這篇文章主題還是和平演進,同胡錦濤的『和平革命』論有一些接近」。他認為,一部人類生存繁衍史,就是一部人類爭取自由民主平等權利和實現社會博愛的發展史。

許家屯表示,現在要解決不用暴力,和平發展。人類歷經二十世紀全球性的幾次大戰,特別是二戰後期的核武器戰爭,較普遍的意識到,暴力的人類發展方式,再不避免、結束,其結果將可能是全人類的玉石俱焚。資本主義國家都在各自克服危及他們生存的社會經濟危機中,採用了各自模式的和平改革方法,緩和各自的矛盾,社會獲得了新的發展,出現了和平演進的可能,出現了相互共同發展、合作,共同生存繁衍的可能。許家屯說,他的見解還是腹稿,因為近年眼疾加重,左眼已幾近失明,閱讀、寫作特別困難、進展緩慢。

美國洛杉磯往東南奇諾崗(Chino Hills)為一片起伏的山地,遠遠望去景致秀美,在一處綠草如茵的高爾夫球場的環抱下,幾幢獨立別墅格外醒目。許家屯的居所就在此地,他已在這裏度過了近十多年的隱居生活。居所客廳寬敞整潔,正面牆壁一幅巨匾,秀麗的字體抄寫下陶淵明的詩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看得出,這首詩為許家屯所鍾愛,也是他多年來心境的寫照。

因為和前總書記趙紫陽一樣,肯定北京天安門廣場學生運動是愛國民主運動,許家屯需避走美國「旅遊休息」。他表示,並不後悔所做的一切,「我也不會明哲保身,作為一個共產黨人,不能完全從公出發,毫不利己專門利人,但公與私發生矛盾時,私服從公還能做到的。」許家屯後來被開除了黨籍,但他沒有放棄對辯證唯物主義的信仰,自認「還是一個非黨的馬克思主義者」。

許家屯九十有二,思維清晰,侃侃而談,雖然足不出戶,但天下事盡在心中。許家屯平時聽新聞,重要的消息都要請家人再讀給他聽。對中國的發展、香港的變化,乃至美國的總統選舉,他都如數家珍。到美國後,許家屯一直拒絕拿美國護照。他說:「我是中國人。不想當美國人,現在到這個歲數,我想落葉歸根。現在中共的路線我認為正確,中國發展得不錯,我不能參與,但是我想回去看看。」

許家屯說,洛杉磯是養老的好地方,是陽光充足、空氣好。他的慢性支氣管炎十多年來只犯過一次。問他為何還堅持想要回去,許家屯說:「我們這一代人對國家民族的觀念、感情你們可能體會不到。我們這一代身處國家、民族危亡之際,我又身逢家境衰落,十二歲因為窮,失學了,到處抬不起頭來,受欺負。所以參加革命,改變社會,不完全從理想出發,是把個人和國家、民族的命運結合在一起。」

兩年前,許家屯的妻子在南京去世,子女曾向當局提出讓許家屯回去的要求,回覆為「暫時不宜」。許家屯表示:「如果屬實,我就等。」出走美國時他講過,國家政治清明的時候,就可能是回去的時候。許家屯手指著陶淵明的兩句詩: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笑著說:「順其自然吧。」許家屯對亞洲週刊表示:「(依)我的觀察,(回國)條件已近成熟」。理由一個是胡錦濤等人的思想上解放,他們青出於藍,有可能勝於藍;第二個是執政理念、作風正直、務實、親民。在獨家訪談中,許家屯還透露了一些當年「六四」前後鮮為人知的故事及他的心路歷程,也為曾經在「回憶錄」中敘述過的歷史事實作了補充。

天安門事件儘管已過去十九年,但當時的一幕歷歷在目。中共前總書記趙紫陽當時到天安門廣場看望學生,許家屯也在香港看望請願群眾。有記者問他,「你的做法與《人民日報》社論精神不一樣」,他回答說:「我是根據總書記的意見做的,我是按我認為正確的做。」許家屯長嘆一聲,對亞洲週刊說道:「當時我的心情相當複雜。我是從整個形勢,從發展角度來看。從黨的利益的角度來判斷,看各方面的情況,提出自己的看法,在一定程度中堅持自己的看法。當然,自己的看法不一定正確,或者正確不一定行得通,那是另一回事,總是對得起自己的信仰。一是有自己的判斷,二是得到黨的領導人的認同。假如可以得到認同,我就跟領導人的意見一致了,但有時得不到認同,又自認自己的判斷無誤,我這個人就是容易膽大妄為,在有些事情上就妄為了。」

十九年前的五月,天安門廣場聚集千萬學生。一天,香港颳起八級颱風,並伴有大雨,但台灣及香港的演藝明星與群眾一道,迎著風雨坐在跑馬地新華社香港分社樓前請願,許家屯就住在新華社的十二樓,看到樓下請願人士,聽到他們高呼口號,許家屯嚎啕大哭。「共產黨是搞群眾運動出來的,現在變成要面對反對、請願的群眾運動,理性和感情上都受不了」。

許家屯當年前往香港赴任,先向中央請假一個月,訪問了嚮往已久的延安。如今,他還有一個遊歷革命勝地的夢想,很想到莫斯科去看一看。前蘇聯垮台時,許家屯對好友陸鏗講:「理性上我在探討,感情上接受不了,人就是這樣的矛盾呀。」

許家屯上世紀三十年代參加革命,已整整七十年。因為天安門事件中與趙紫陽意見一致,許家屯出走美國,被開除黨籍,他為自己「定位」,第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第二是黨外馬克思主義者。「我相信共產主義,相信馬克思主義,當然,馬克思主義有因歷史條件局限,有不符合實際的地方,但是馬克思主義是主張唯物辯證的認知和判斷客觀世界,他的學說還不完整,但基本上是正確的。」

即使被開除黨籍,許家屯還是維護和遵守這樣的原則。他說過,他出走到美國不是像有些人說的是「為了反共」,而是仍在不斷維護共產主義。來美之初,許家屯在美國曾出席過三次所謂學術研討活動,他認為二次是上當的。因為是反共活動,組織者認為他參加會擴大研討會的影響。許家屯以後就什麼活動都不參加了。他說:「我到了美國後,當時不少人對我同情或者抱有希望,認為我是反共的,或者我會變成反共的,還有人想叫我出來打頭陣,讓一個共產黨員變成反共頭子。但他們都失望了。」許家屯聽說,有些人認為他「比共產黨還要共產黨」。

但正是依照這樣的「哲學」,許家屯十九年前面對天安門的群眾運動,作出人生的重大選擇。當時學生運動一開始,許家屯每天把香港兩個電視台、一個電台的節目都錄下來了。報紙上的主要的評論報道也剪下來,用電傳送往北京,黨中央、國務院和趙紫陽各一份。當時香港電台半小時播一次天安門廣場學生運動的新聞,但後來實際上成為是每半小時一次接起來,等於一直在播天安門事件。

與趙紫陽觀點一致

一九八九年四月二十四日,中央對天安門事件定性為「動亂」。許家屯認為,自己的理念和趙紫陽比較一致。四月三十日,趙紫陽訪問朝鮮回國,電召許家屯於五月一日赴京,二日到趙紫陽家,談了兩個多小時。許家屯說,趙紫陽問他對學運怎麼看法?許家屯說是愛國運動,「但美國人插手了,台灣插手了,香港也有人插手了,他們都希望把這個運動的性質改變,但基本上還是愛國運動,絕大多數人還是愛國的。我表明看法:應該疏導,不要鎮壓」。

趙紫陽回答許家屯說:「我們的意見完全一致」,他說已對應準備了八條。第一條就公開宣布改變「社論」所稱的動亂性質,說由他公開承擔責任,因為這個社論中央討論後曾傳給他徵求意見,他曾表示同意的。趙紫陽告訴許家屯,他準備去做常委工作,主要做李鵬、姚依林的工作,他要求許家屯說:「你同尚昆同志比較談得來,請你同他商量,向小平同志匯報,爭取他同意。」當時,楊尚昆是國家主席,不是中共常委,但他是鄧小平的在常委的「特使」,參加常委會,了解常委會議的情況,傳達鄧的意見。

第二天許家屯就到楊尚昆家裏,此時,趙紫陽已在一個公開場合發表了講話,楊尚昆告訴許家屯,「紫陽講得很好,反應也好」,並說,喬石也認為很好。許家屯轉達了趙紫陽和他商量一致的意見,楊聽了,表示同意並說他會去同老爺子(鄧小平)講。許家屯回憶說,「當時他很肯定,對我說,你去同紫陽講,就按這個意見辦,有什麼問題,我負責」。

許家屯告訴楊尚昆,到北京來後,新華分社駐京辦事處的負責人反映,李鵬在趙紫陽出訪當天,就召開了常委會,找了陳希同、李錫銘,當時會議確定運動是動亂,認為動用五萬軍隊,就能平息下來。李鵬當天就去向鄧小平匯報,鄧小平同意了。晚上就向在北京的機關傳達了。一時全市譁然,對鄧提出批評,表示不滿。許家屯向楊尚昆反映,當時北京盛傳這次事件不是趙紫陽下台,就是李鵬下台。楊尚昆說不會,誰都不會下台。

但楊尚昆補充說,老爺子的脾氣你們知道,你們的意見他可能聽得進去,也可能聽不進去。但你同紫陽講,先按你們的意見做。許家屯嘆稱:「太樂觀了。」

北京戒嚴後,香港《文匯報》社論開了天窗,也得到許家屯首肯。新華社管新聞的副社長張浚生當時向許家屯請示,說《文匯報》社幾位主要負責人主張社論欄開天窗,有人主張寫幾個字,「夫復何言」或「痛心疾首」,徵求許家屯意見。許問張的意見,張表示用「痛心疾首」,許家屯贊同,並表示「我批准了!將來上級要追究,不要你們負責,我負全責」。

「六四」後,全港左派群眾團體要設靈堂,要遊行,許家屯同意了,但交代領導人不能發表言論,有些口號不應喊,比如說「打倒鄧李楊」。他認為不這樣處理,左派群眾團體可能立即潰散。新華社前設靈堂,副社長鄭華向許報告,許要鄭華勸阻他們不要參加拜靈堂,特別是部以上的幹部,如果說服不了,也不要強行阻止。結果有一個新華分社部級幹部帶了頭,還是有不少幹部去拜了靈堂。

「六四」後,北京機關團體都受到追查。港澳辦開會要求內地駐港澳機構的機關和幹部,及香港新華分社也作檢討。許家屯表示,香港「不搞秋後算帳,人人過關,有問題需要檢討的話,我個人負責」。外交部周南打先鋒說,「我們都檢查了,香港不應例外」。港澳辦主任姬鵬飛要許家屯還是寫一個。許家屯回到香港,要秘書長寫了一、二百字,算作交代。回想這段經歷,他哈哈大笑,「根本沒有什麼檢討,我沒有錯」。許家屯還是那樣的執著和堅持。「我說香港的情況與北京不一樣,我們不能按北京的情況處理。」

香港的情況不一樣,許家屯表示,他到香港就是受命按「一國兩制」戰略搞香港回歸工作的。在中英展開談判中,進一步打開工作局面。記者問他,有人說你是鄧小平的愛將,許回應「這一稱謂是第一次聽說」。但事實上,許知道的,鄧小平三次表揚了他。就是因為鄧小平對許家屯的第一次表揚,令當年的許家屯雖已年屆六十七歲不是「三化」幹部卻不退休,又開始了新的人生,到香港以後獲得革命生涯中又一次思想解放。鄧小平的表揚,意味著肯定許家屯的工作,也意味著他與中央的一致,許家屯至今認為,他的所作所為是緊跟黨中央的,是按當時的黨總書記的指示辦的。

以下是訪問摘要:

你參加革命這麼多年來,黨內哪些人物對你的影響最深?

對我影響最深的是毛澤東、周恩來和鄧小平。胡耀邦、趙紫陽與毛鄧來比,還有比較大的距離,胡耀邦是比較突出的,但他不足的地方也很大。他們缺少韌性,如果韌性多一點,不至與鄧拉大距離,韌性是指能磨合,能伸能縮。這是一個悲劇,鄧和胡趙,是可以不決裂的。現在的胡錦濤、溫家寶,特別是胡錦濤,青出於藍。

鄧小平是怎樣表揚你的?

鄧小平第一次直接肯定我的工作表現,是八三年在江蘇蘇州。我第一次直接向鄧小平匯報工作。鄧回到北京和常委談話,議論到江蘇的工作時表揚了我。後來這篇談話記錄整理成文刊於「鄧選」的第三卷,表揚許家屯的幾句話刪去了。胡耀邦後來告訴我,小平說:「許家屯心中有數,憑這一點,他就可以過渡。」因為當時江蘇有幾個老幹部反對我過渡。

鄧小平肯定了你在江蘇的工作?

是呀,那是一九八三年春,鄧在上海休息,到江蘇的蘇州無錫參觀,作為江蘇省的第一書記,我陪同他到處看看。當時小平正提出國民經濟五年翻一番的戰略要求,全國有很多議論,怎麼翻?也有人認為翻不了。而江蘇那時六年已翻了一番。工農業總產值、GDP三個指標都居全國首位,也許不用五年就可以再翻一番。鄧小平很詳細地詢問了翻番的情況,我一一作了匯報。鄧聽得很投入,原定二十分鐘的匯報時間,不覺中延到兩個小時。那時幹部開始實行「三化」,我已到退休年齡。而鄧小平說可以過渡,胡、趙都很高興。但江蘇的幾位老幹部不同意,中央說服不了他們,沒法安排我的工作,正好香港要人,就派我到香港。

鄧還在何時表揚過你?

剛到香港不久,在香港大學校長主持的一次講座上,我作了來港後的第一次公開講話,較全面地闡述了香港回歸「一國兩制」戰略方針,也評論了香港有些人不切實際的想法,反應較好。鄧小平在一次聽了我的匯報後表示:「你的那次發言,香港反應很好!」

還有一次就是所謂的「本子風波」,當時中英雙方正在交換香港推行民主的議題,港英政府就搶先「偷步」,對部分立法局的議員進行所謂「民主」選舉。我在記者招待會上,提出批評。英國外交部向中國外交部無理提出抗議,香港恒生指數應聲下跌。港澳辦、外交部竟數日不做回應。認為我犯了錯誤,還在內部發了通報。不久,在香港富豪包玉剛請鄧小平吃飯的場合,鄧小平忽然問:「許家屯,你有一次什麼講話?」我以為他也要批評我了。我回答:是呀,我替中央惹了麻煩。鄧小平卻說,你講得對,不講怎麼行呀。讓英國人就這麼幹下去怎麼行!鄧小平支持我,我認為是因為我按「一國兩制」的戰略方針行事,用改革開放精神,推行港澳的回歸工作,是按中共的方針、政策工作的。

鄧小平的表揚,改變了你?

是呀,鄧小平的一句話,他的肯定,就改變了我的命運,否則就下來了。從個人貪圖安逸來講,反而好了。也奠定了我後半生思想上的兩次飛躍。

思想上有哪兩次飛躍?

我到香港工作前後,又一次獲得思想上的解放。香港回歸後,要實踐「一國兩制」,就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長期共存、共榮。資本主義不但存在,而且還要它穩定繁榮。要考慮怎麼做到使它穩定、繁榮,還要與社會主義長期並存共榮。考慮到鄧小平提出港澳的統戰工作,要做大右派、大特務的工作。我便將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實現「一國兩制」的戰略思想,改提為依靠工人階級和統戰工作,依賴雙翼,貫徹實行「一國兩制」的戰略思想和政策。放手對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等上層人士,及對上層有影響的人士開展工作著手,解除他們對香港回歸後的顧慮,盡可能幫他們解決困難,為他們進入內地投資創造條件等,常參與他們的社交活動。例如香港知名富豪利銘澤去世,我成為他治喪委員會的主任,參加他的葬禮,並親自為他扶靈。

這樣有效果嗎?

一個共產黨的高級領導幹部,尊重世俗,公開為一個資產階級的社會知名人士治喪、扶靈,改變了香港社會某些人認為共產黨不講人情世故的看法,增添了黨和香港上中層人們之間的信任。如此等等,從而打開了香港統戰工作的新局面,很大程度地增加了香港人對「一國兩制」的信心。

另一個飛躍是到美國後?

對,既然一國可以兩制,那一球為什麼不能兩制並存共榮呢?一球的現實是多制,西方現代文化的追求是「自由民主平等博愛」,八個字,但人類近代實踐上多各取所需,多取其四個字,並各走極端,因此形成兩大陣營。

自由主義強調「自由民主」。著力發展個人擁有財富的自由,在自由市場可以放手進行無度的競爭,造成社會階層財富的分配嚴重不均、社會政治地位的不平等。資本主義國家在其國內、國外依靠暴力擴張的殖民資本主義帝國。

你曾有過「重新認識資本主義,重新認識社會主義的論述」,就是要闡述這些理論?

我帶著探索「一球兩制」長期並存共榮的構思,來到美國,意識到一球有兩制有並存、共榮的可能,兩制有融合的可能,從各走極端到相互改革、融合,糾偏趨中的可能,人類社會實現自由民主權利平等有望了,社會和諧博愛有望了,人類社會和平演進有望了。這就是我的第二次思想解放的主要內涵。

你認為,這一屆中共領袖對這些也有很好的論述?

胡錦濤在中共十七大政治報告中提出以科學發展觀為綱,和平發展,建成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模式的政治思想和實踐戰略探索,主張以社會平等發展,自然與人類兩大社會文明發展,世界間不擴張、不稱霸的平等民主合作,互補共榮發展,建立和諧社會,以至世界和諧。這使人類逐步建設民主平等博愛社會有了可能,特別是告別暴力鎮壓、暴力革命,世界告別暴力擴張、帝國霸權有了可能。胡錦濤在博鰲的講話,更將這種和平性的不斷改革開放戰略思想和方法,提升到和平革命的高度,添加了人們和平演進的信心和勇氣。這也成為我尊敬胡錦濤等中央新一代領導的原因。

20080626

張芸京 李雅微 - 再見螢火蟲

在追看有陳珊妮黃國倫當評審,叫<超級偶像>的比賽。嘉賓選手李雅微故然是最大看點(台灣妹果然夠嗆)。這個合唱版,我實在都要用國語講句,雞皮疙瘩。

20080624

為鳳姐站出來 首個恩客義工組織 推廣嫖妓教育 (明報)

孝感動天你聽過,有無聽過嫖感動天。


為鳳姐站出來 首個恩客義工組織 推廣嫖妓教育
(明報) 06月 23日 星期一 05:10AM

【明報專訊】
食色性也。

若淫業是最古老的行業,嫖客應該就是最古老的顧客。有念過經濟學的都應該明白,世界上所有服務都是有供有求,但在賣淫與買淫這個供求關係之間,歷史的禁忌從來由女性承擔,女子賣淫被說是「下流」,男子嫖妓卻是「風流」;截然不同的待遇,也許亦是最古老的性別歧視。

不知何時開始,嫖妓成為了「逢場作興」、「工作應酬」的副產品,為掩飾內心原始的欲望,男人利用他們無限的創意想出無盡的藉口,但藉口一旦揭開,背後還是相同的念頭﹕敢嫖唔敢認。

香港妓女數目,沒有一個可靠的官方統計,但根據過往公布的統計,人數起碼過萬。能夠支持如此龐大的行業,客量多少可想而知,但又會有多少嫖客會有勇氣站出來,兼為鳳姐做點事?維護性工作者權益組織紫藤,最近聯絡上一班男客,成立香港首個客人組織「男人組」,透過聚會及出版進行「嫖客教育」,會員人數已近30,當中有斯文的知識分子,亦有司機、看更和退休老伯,核心成員亦有7至8人,包括願意接受訪問的Caeser、Paul和Martin。

明報記者

■Martin(50餘歲)

嫖客可不可以come out?

我結婚30多年,有個好好的太太,她當然不知我嫖妓。10多年前我第一次嫖,就在旺角 新填地街、上海 街一帶,我由街頭行至街尾,行來行去,始終不敢走上去。第二次去嫖時,那是一個很純的女孩,我很想跟她做朋友,關係一直維持6年,後來更「迫娼為良」。行內人叫這種做「沉船」。「沉船」這個詞語來自內地,話說當年台商在大陸做生意,一年只回台灣 幾次,有需要就去嫖,就這樣與內地女孩產生感情,就像是船沉了回不了台灣一樣。

曾與朋友講起,大家都想捐錢幫人,就索性將錢捐給一個鳳姐家鄉的親人。她家鄉在廣東省北部山區,我每年就給她3000元,她就拿錢回去給鄉裏的小孩作學費,一直維持了兩年,她還帶我們跟她回鄉去看看。

對於某些嫖客的行為,我好反感,他們在街頭重遇曾幫襯的鳳姐,就會說對方是「雞」,這種行為我很鄙視,因為他們以此作炫耀。青年人有《青年約章》,我認為嫖客都應該有約章,作為嫖客,要對自己交代,不要矮化小姐,要關心對方的尊嚴。像是完成交易後,將錢扔在上,這對她們的尊嚴是一種傷害。

現時大部分人都不願提到嫖,因為嫖等同猥瑣下流,我至今都不會在公眾場合談及嫖客身分,這樣就不會被歧視。但想深一層,但為何要隱藏呢?可不可以come out?

幾年前我已知道紫藤存在,直至幾個月前在雜誌上見紫藤設立「男人組」招請義工,我不是為打發時間,不是公園阿伯,我希望嫖客能真正與鳳姐溝通。

■Paul(40多歲)

妓女都只是想搵餐飯食

我現於「男人組」負責健康組,負責蒐集防範性病的資料。

我來自很保守的家庭,家教嚴,家中完全不會談性,「嫖」就更是禁忌。我來做義工,家人當然不知,我結了婚,有次糊裏糊塗去了那些地方一次,但之後就從未試過。

首次接觸妓女嫖客 印象大改變

我在網上見到紫藤招募「男人組」義工,就好奇上來看看。我對妓女和嫖客的印象其實都是來自電影,即是下流和猥瑣。但參加派傳單等活動後,我對他們的印象有很大改變,有些嫖客很斯文,即使是「馬伕」,其實都不是想像那樣,大家只是想搵餐飯食。

■Caeser(36歲)

外國淫業有齊專業守則

5年前的第一次,我還記得是在觀塘,走進那座大廈,總覺得看更在眼望望,那刻我心跳得特別快,按門鐘又怕被人認出。

我不會慢慢結識異性,而且我從事旅遊業,不能長時間在香港,經常消失一至兩個星期,一般香港女孩很難適應,我也沒有結婚的念頭,我不會是一個盡責的丈夫。

不過,我曾認識4個做「這一行」的女友,會食飯睇戲,我會認識她的朋友,了解她的背景,亦會帶她出來見很要好的朋友。我不介意女友做這行,我覺得「出做」的女孩,對男性特別了解,有時比我自己更要了解自己,因為她們曾經接觸不同的男性,甚至知道很多男人的秘密,什麼也瞞不過她們。或者說,騙她們根本沒意思。大家相處,反而更坦白。從她們口中,我聽到很多故事、一些無稽陰暗的事;從她們口中,我好像了解世情多了一點。

我是導遊,我發現很多國家都有中國女孩從事性工作。香港的性工作者,比起其他國家,安全意識較薄弱,主要原因是外國淫業合法經營,有齊專業守則。

在香港,有錢人出來「玩」,大眾就不覺得猥瑣,但阿伯去按鐘搵「一樓一」,大家就覺得核突。世人眼光如此,很不公平。

20080622

{ The Amateur } - 所有正面能量也可借負能量變

所有正面能量也可借負能量變
April 17th, 2008
Posted by 年年. ©Yip Oi-lin. All Rights Reserved.

要多少時間才能成仙?
碗豆公主無法忍耐,沉悶的工作,浪費時間的工作,重覆的工作。碗豆公主無法忍耐,事情繞了一圈沒有結論,以及,別人的不完美。
我們幾乎就是那些點著煙的女子,百無聊賴自嘲地說:我們是up to the point的,這是我們的優點。但別人呢,就一直在浪費我們的寶貴時間。
間或想從商業大廈高處跳樓,間或面對電腦想嘔。最終仍然坐在原位上,辛勤地工作。背後的理念是,做好佢,唔衰得。月亮星座獅子座除了使我愛煞面子,更使我極愛揮霍。
於是呢,女子說,可以這樣想,終有一天,有人會喜歡我們的up to the point、簡潔、乾淨、快靚正。
你知道碗豆公主還討厭什麼嗎?吹水、以及沒有常識的人。
忽然正能量極高,幻想有天大把錢做著自己喜歡的工作。

20080611

零八零六

調查:港60%僱主請人難,「Y世代」上班族湧現,加劇人才流失
(經濟通) 06月 04日 星期三 08:19AM


「東家唔打打西家」 經濟繁榮造就自信
(明報) 06月 02日 星期一 05:10AM


Y世代拒當工作奴隸 成就感與快樂重於錢「為生活才工作」
(明報) 06月 02日 星期一 05:10AM



情傷青年向女子求啜腳趾認罪
(星島) 06月 03日 星期二 08:21PM



Ticklish
6/09/2008 微笑承受災難

黃子華棟篤笑兒童不宜

有聲無畫未出碟PART1


有聲無畫未出碟PART2

立會否決落實一國兩制動議 (明報)

立會否決落實一國兩制動議
(明報) 06月 11日 星期三 11:55PM

立法會否決民主黨議員所提出要求中國政府落實一國兩制議案,也否決民建聯提出感謝中央政府的修正案。

提出動議的民主黨立法會議員李柱銘指出,中國政府駐港聯絡辦公室不斷介入及干預香港事務,使香港一些參加選舉的候選人要主動尋求中聯辦及國務院港澳辦的支持,而香港政府對中聯辦的干預視而不見,沒有維持「一國兩制」、高度自治的決心。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林瑞麟說,事實證明,回歸十年後,不論是外國政府、國際雜誌,甚至一些外國議會對香港的報告,基本上都是肯定一國兩制在香港成功落實。但李柱銘議員今日提出的動議,不但不符合這些事實,亦延續了李議員和他一班朋友自八十年代對香港的負面評價,若大家回顧香港社會和市民在最近兩、三個月是多麼熱切地迎接奧運火炬的傳遞,以及如何關心四川大地震後的賑災事宜,大家可以看到香港市民非常認同國家,亦對「一國兩制」的落實愈來愈有信心。

20080506

黃國倫 - 我願意

那時候的黃國倫實在難看,但能夠把「我願意為你,我願意為你,我願意為你」唱到叫你毛骨聳然的又有幾人。王菲<我願意>原作曲人。

20080505

my little airport - 浪漫九龍塘

像樣的MV,香港也有。

20080418

V

獸念,估有,意亂。關於的,都是性。其實通街都是無用訝驚。人都總要這樣子活著,用迷失掩住迷失。


V太3P案被告脫強姦罪 兩項非法性交入罪 今日判刑 (明報) 04月 18日
控方結案:V雖愚蠢 世上沒完美女人 (明報) 04月 16日
3P案男被告被指沉溺性愛 (明報) 04月 12日
被控姦V太太 司機稱雙方情不自禁 (明報) 04月 10日
情婦母身材好 多人有興趣 迷姦案事主引述男被告: (明報) 03月 08日
女被告私處紋情夫名字 迷姦案事主作供 (明報) 03月 06日
中年漢蜂擁聽審 吳敏倫﹕可能暗裏羨慕 (明報) 04月 18日

台灣報刊逆境求存 (明報)

台灣報刊逆境求存
(明報) 04月 18日 星期五 05:05AM


【明報專訊】由華人圈頗負盛名的台灣「誠品」書店所發行的《誠品好讀》,不敵廣告銷售不佳、網絡傳媒等衝擊,在本月初黯然休刊,宣布沉潛3個月後「重新出發」。

《誠品好讀》去年4月改版,成功打造「閱讀成為時尚」的形象,並增加「7-11」便利店銷售,銷量達3、4萬份,不過,主編蔣慧仙對本報說,數位傳媒分散不少讀者閱讀的時間,尤其是年輕讀者看電視和網絡的比例非常高,故他們考慮增設網絡版,將一些即時的資訊放在網上吸引讀者,更完整的內容則放在紙本內,「更快速得到讀者的回饋,強化行銷策劃,刺激讀者回頭購買紙本」。

《誠品好讀》黯然休刊

事實上,受到全球經濟不景氣、互聯網傳媒興起瓜分廣告市場和紙價上漲等壓力,過去被形容為「印鈔機」的紙媒處境每下愈,未來能否繼續生存都有疑問。例如早年曾備受好評的《新新聞》雜誌,近年因財務困難,去年開始已經常數月不能發薪,苦撐多時的台灣報章雜誌也紛紛尋求轉型之道。

早年號稱銷量有百萬份的兩大報《中國時報》和《聯合報》,歷經台灣政治本土化、2003年《蘋果日報》進軍台灣等大環境變遷,銷量大幅下滑,最早設電子報因應的《中國時報》,目前將重心放在旗下的《中視》和《中天》兩家電視台上。

電子化腳步略慢的《聯合報》則有後來居上之勢,據悉,該報投資的電子資料庫模組設計很成功,利用這套關鍵技術為《天下》、《遠見》等雜誌設立資料庫,讓讀者透過此平台連結雜誌的網絡版,進而朝小額數位出版市場發展。

銷量下滑 增網絡資訊

號稱台灣第一大報的《自由時報》,目前銷量72萬份,該報發言人蘇宇暉表示,他們不斷在紙媒版面推陳出新,為爭取年輕讀者,去年下半年起更在電子版增設影音的影劇新聞,記者也以手機拍攝即時新聞,還深化旅遊資訊,例如與民宿業者合作,讓讀者抽獎送住宿券,增加與讀者的互動,「報紙畢竟攜帶方便,較深入探討、分析的內容仍留在紙本裏」。

輔仁大學新聞傳播系副教授陳順孝指出,這些紙媒的應變之道都反映出,「不要紙張」是未來的趨勢,「紙業會完蛋,但報業不會完蛋,因為報業豐富的經驗和專業的編採能力才是最重要的生存依據」。

明報駐台記者 莊慧良

抵死幽默風格曾被投訴 高層力撐 (明報)

抵死幽默風格曾被投訴 高層力撐
(明報) 04月 18日 星期五 05:05AM


【明報專訊】伍晃榮離開記者生涯近3年,最令港人難以忘懷的是他報道體育新聞的風格,既幽默又有主見,這種破格作風在一貫嚴肅的無新聞報道中,顯得別樹一幟。陪伴不少港人成長的「抵死爆笑」金句,原來曾惹起無內部及觀眾的批評,幸而得到前高層黃應士及鄧慧筠力挺,有前員工甚至透露,連無大老闆邵逸夫都曾親自「御批」伍晃榮這種報道風格「絕不能改」。

職場不得志 寄情稿件上

電視新聞主播一向形象嚴肅,但伍晃榮卻憑幽默出位的手法創出獨特風格,時而以俗語旁述,時而責罵片段中的球員,甚至一人分飾多角,替球員和球證「配音」,突破了新聞報道的傳統框框,令觀眾看罷會心微笑。但伍晃榮這招極受歡迎的「殺手」,原來始於上世紀90年代的辦公室政治。當時無新聞部管理層正值人事變動,伍晃榮鬱鬱不得志,只能把失望之情和滿腔怒火寄情在稿件之上,他自言把每名球員幻想成老朋友,逐漸形成另類的報道手法。

自言「走鋼線 要麼跌死要麼成功」

觀眾對伍晃榮的幽默感十分受落,但也有不少反對聲音,伍晃榮亦曾在訪問中自言「走鋼線,要麼跌死,要麼成功」,幸他最終獲當時的高層力撐,嘻笑怒罵的手法才得以發揚光大,其後更屢創金句,一節不足3分鐘的體育消息,為無新聞報道錦上添花,伍晃榮更因此成為最受港人歡迎的新聞主播,昨日更有網友立即製作伍晃榮逝世專輯,輯錄了他多年來的新聞報道片段。

雖然伍晃榮經常於新聞報道中嘻笑怒罵,但他亦有規條﹕在國家、宗教、種族和性別4個方面,絕不拿來開玩笑,最多只是嘲諷朗拿度的懶散表現是「企度」。雖然伍晃榮走完了67年的人生路,但是「波係圓!」、「幾時都話龍門柱係守門員最好朋友」等金句,將永遠長留港人心中。

20080416

科技帶挈 現代人每天似有31小時 (明報)

科技帶挈 現代人每天似有31小時
(明報) 04月 15日 星期二 05:05AM


【明報專訊】美國一項最新研究指出,先進科技令人們「多賺」了7小時,現在人們一天24小時內所做的工作,在10年前需要31小時。藍牙、無線寬頻以至衛星導航等新發明,都令都市人省回不少時間。

美國智庫與10年前比較

美國智庫OTX訪問了3000人,發覺從前人們會休閒地歎早餐,現時在一頓早餐的時間中,他們還會看新聞和用Blackberry手機查閱電郵。在駕車上班途中,人們會聽收音機、使用衛星導航系統,而非像10年前般停下來看地圖;現時人們甚至會使用免提電話開會。

工作期間,人們幾乎無時無刻地閱讀電郵、用電話聯絡及安排會議。但令人驚訝的是,人們最忙碌、經常同時進行多種活動的時間,就是晚上在家裏時。研究員莫里亞蒂(Patrick Moriarty)說﹕「人們按電視遙控器的同時,亦會使用膝蓋上的手提電腦發電郵,而同時間可能夾手機跟朋友聊天或發短訊。他們大腦的使用量可能比在辦公室時更多。」

每日電訊報

可口可樂否認支持藏獨 (明報)

可口可樂否認支持藏獨
(明報) 04月 12日 星期六 03:30PM


奧運會的贊助商可口可樂公司就德國 的廣告澄清,沒有支持藏獨。該公司向《環球時報》澄清,可口可樂一則平面廣告被中國網友批評暗含支持西藏 獨立。這是一則張貼在德國不來梅火車站一家旅行社 櫥窗上的大幅海報:一群僧侶乘坐一輛過山車的畫面輔以Make it real(夢想成真)的宣傳語。

可口可樂德國分公司發言人布賴恩女士表示,公司對2003年一張舊海報中的僧侶形象特寫引發的任何感情傷害表示遺憾。

她解釋,該海報是2003年德國推出的一組主題為Make It Real的系列營銷廣告之一。當時有5000家商店張貼了這張廣告。該主題廣告旨在鼓勵人們嘗試新鮮事物。目前這幅在德國不來梅火車站的陳年廣告已被取下。

中學生普遍自覺政治冷感 (明報)

中學生普遍自覺政治冷感
(明報) 04月 14日 星期一 05:05AM


【明報專訊】本港中學生對政治冷感。一項調查發現,以10分為滿分,中學生自評對政制的關心程度僅得4.68分,學生多認為政治遙不可及,而未有主動了解。受訪學生之中,逾三成更認為18歲仍不夠成熟去投票選立法會議員,且沒有信心作理性選擇。

自評分僅4.68分不及格

香港中學生聯盟於2至3月期間,透過網上及面談問卷,訪問了1008名中一至中七學生對政制事務的看法。普遍中學生關心政制的程度,評分低於及格水平,平均只得4.68分,當中以中一二級學生的自評分數較高,年級愈高的學生關心程度愈低。中學生聯盟內部關係主任李恩分析,新高中學制推行在即,現時低年級的學生將來必修通識科,學生透過通識科將會更關心本港的政制事務。

年級愈高 關心度愈低

調查結果亦顯示,學生認為政府整體施政尚算及格,評分有5.88分,學生對高官問責制 及行政長官 選舉委員會的組成方法認知最少,僅逾三成受訪者認為自己了解。

三分一認為21歲才可投票

參與選舉投票法定年齡至少18歲,但近34%受訪學生認為應提高投票最低年齡,至少達21歲。聯盟行政主任廖美欣表示,學生自覺成年後仍未夠成熟,沒有信心作理性選擇,建議學校增加時間討論時事及政治,政府可舉辦模擬投票,讓青年提早熟習選舉制度。

港生辨別中文語病肥佬 錯用英式中文 情況比新加坡嚴重 (明報)

港生辨別中文語病肥佬 錯用英式中文 情況比新加坡嚴重
(明報) 04月 14日 星期一 05:05AM


【明報專訊】「很大雨」或「雨很大」哪一句語法正確?逾八成本港大學生均答錯,誤以為平日的口語「很大雨」是正確。中文大學一項調查比較本港與新加坡 大學生的中文語病,結果發現兩地大學生中文閱讀量均不足,本地生分辨中文一般語病的能力只有40分,並不及格;而本港學生身處脫節的語言環境,港式或英式中文的語病比新加坡學生嚴重。

中大中國語文及文學系教授張雙慶與助理教授萬波剛發表「香港與新加坡大學生語病辨別能力調查研究」,研究由兩地逾百名大學生參與中文語文測試,找出句子的語病(詳見表),以測試學生分辨句子「一般語病」及「方言及英語語法類語病」的能力。結果發現,本港學生辨別一般語病的能力「肥佬」,僅得40.3分,稍高於新加坡大學約3個百分點。不過,本港學生的「方言及英語語法類語病」的辨識能力只得47.9分,被新加坡學生的65.6分遠遠拋離。

反映閱讀量不足

調查報告的總結指出,兩地大學生辨別一般中文語病的能力偏弱,顯示學生於書面語表達的「語言感覺」能力薄弱,反映中文閱讀量不足。報告亦指出,新加坡中小學教育中,中文僅屬其中一科語文科目,主要教學語言是英文,當地學生接觸中文的機會比本港學生少,本港學生一般語病分辨能力理應高於新加坡學生,但本港學生未見顯著優勝;而港學生受方言及英語的影響較新加坡學生嚴重,書寫時經常用「港式中文」也不自覺。

萬波舉例指,廣東話一般說「塗多一點潤手霜」,但正確書面語應寫為「多塗一點」;又或者廣東話說「姐姐大過我很多」,正確應是「姐姐比我大很多」。他指本港學生多數會犯類似錯誤,但向學生講解正確語法後,即時大有改善,故他建議基礎中文教育可多教授正確中文語法。

受廣東話英文影響大

張雙慶分析,香港學生身處脫節語言環境,說話用廣東話,書寫卻要用書面語,再加上受英文語法影響,以及閱讀量不足,故經常難辨句法的對錯。他說﹕「香港學生從來都比其他地方辛苦,需學習多文多語,不過懂得多種語文也是香港人的優勢。」他又指出,本港、內地、台灣 及新加坡等商貿、旅遊交往密切,正確的書面中文溝通更見重要。他舉例說,曾有內地人閱讀本港報紙,大嘆不明所以或誤以為「排錯版」,他說﹕「雖然未至於無法溝通,但總會造成一定障礙。」

明報記者

什麼人訪問什麼人﹕小港燦進大觀園 (明報)

什麼人訪問什麼人﹕小港燦進大觀園
(明報) 04月 13日 星期日 05:05AM


【明報專訊】讀了李照興的《潮爆中國》,真如書裏面的序所說,非常震撼。

我幾乎不敢在臨睡前讀這本書,怕資訊太多,腦袋要轉得更快,愈看愈入神,愈看愈精神。

我是沐浴更衣,抖擻精神,才好好咀嚼這書裏面所述說的中國。

也像李照興所寫,早年回中國大陸是種超生度死的經驗。於我而言,每次返國內都是苦差,都是自討苦吃,但中國,卻在我有意無意的「詐睇唔到」時,極速地成長。

《潮爆中國》叫我這個港燦好好反省,我有很多問題想問李照興。

問:我剛剛到過廣州。感覺不是太好,但國內好像有用不完的空間,路很闊塵很多。天河廣場很大,很能體驗內地那種巨大的空間。廣場外空地有點像時代廣場的「公共空間」。那裏有人圍幾個紙牌在地上,搞小朋友溜冰學堂。

答:在內地,所有東西都是巨型的比例,單單講宜家傢俬,在香港的店有兩層,貨品已經夠多;但在內地,例如廣州,他們的分店足有四層,市民在那裏可以花一個周末。你說的那種溜冰學堂,很可能不是居民自發的。現在,很多牌子很積極在那些地方舉辦活動,你可能會見到很多妙齡少女在派些什麼產品。香港都有這種型式,不過內地的規模實在大得多。

問:那種靠妙齡靚女推銷的方法很像旺角 行人專用區那些!說起旺角,我也到過廣州的狀元坊,但那裏很像旺角,賣的襪還要是十蚊十對,很誇張!

答:嘩!你連狀元坊也有去!其實廣州真的很旺角,但你很難想像,在世界上有這麼一個城市,原居民從小到大都在看另一個城市,即是香港的新聞、香港的電視、聽香港的電台;那麼他們如何看自己的城市?如何找到認同感?現在那些80、90後的年輕人,不靠電視去看世界,他們很依賴電腦。在國內,幾乎每個年輕人都用QQ(即時通訊系統),年齡分佈界線很清晰,20歲後的才可能用MSN 。QQ和MSN都是他們年齡階層的認同。正如我書裏面所說,如果你細心看,在廣州可以找到很多香港的「根源」,即是香港以前的事物。

問:也有留意你書裏所說,在廣州西關能看到的大騎樓。我在廣州路過這些建築時,才想起西環以前也是這樣子。

答:現在好像只有灣仔和上海街一帶可以看到這些建築。麥兜 故事第二集也有描寫過大角咀舊區,那畫面就只能到廣州找了。

問:我想問,內地的同胞如何看我們?就像我在台灣,幾年前去,「香港人」這身分好像還有點優越感,但今次到台北的誠品,已強烈感覺到售貨員很怕香港人,因為真的太嘈太吵。國內如何看香港人?我們的身分正在貶值?

答:我想,的確是有改變,香港人以前擁有過一種被誇張的優越感,現在只能說是回復正常水平,以前很誇張,應該說是「唔deserve」。以往香港人的優勢可能在於比較有錢,或是到外地旅行時,比較文明。但以前我們是被過分地讚賞了。現在香港人的身分對他們而言,應該是「另一個城市的居民」,而以前,我們卻很像另一個國家另一個民族的人,所以他們對待香港人就好像對待日本人、韓國人一樣,用另一種方式。但現在其實可以說是比較融入國家。


問:你竟然發掘了中國那麼多好地方!你是如何穿州過省呢?

答:用旅遊身分在國內遊走其實沒有特別麻煩。「走動」這概念很重要,現在國內很流行自己駕Jeep去遠遊。我身邊很多朋友的假日活動是由北京 駕車去蒙古 趕羊、吃羊宴,但在香港你想像不到會發生這樣的事,最多只會說去元朗吃B仔涼粉!我換個電單車牌後,就可以去做Motorcycle Diary,可以去青海那邊,是on the road, hit the road的感覺。去蒙古的友人是攝影師,而我接觸的多是媒體人,所以他們的玩意可能跟傳統的有些不同,但他們的活動是到麗江住一頭半個月呀、或駕車由上海去廈門,或北京去蒙古、青海等等,去看城市的轉變,是極之有趣的經驗,我也在籌備當中。

問:中國現在發展得這麼誇張的快,又好像是那麼誇張的好,香港還有什麼元素或優點未被超越?

答:我想,香港仍然是個很文明的城市,有文明的標準。國內雖然正在改進中,但未能說是做得很完善。例如資訊的流通,哪些是真、哪些是假?國內的人還未分得清。而媒體亦未能做到監察的功能,曾經有些較積極的報紙企圖去做,結果都被打壓。這些抗爭會繼續下去,但改進的步伐可能會很慢,媒體都要付出代價。香港媒體的自由很大,但卻走偏了。

問:在國內待了這麼長時間,回香港有沒有什麼讓你覺得不習慣?或是看不順眼?

答:對「豔照門」的過度關注和對事件的眼點,讓我覺得看不順眼,國內的人反而用一種很開明的態度去看這件事。另外,跟很多朋友談起現在的大陸,他們會用自己既定的印象去跟我討論,我就覺得很怪。
他們的對中國的評價論點有問題,是因為他們得到的資料不夠新。例如,他們覺得國內媒體很封閉,但其實國內人民很容易在網上或其他方式接收資訊,大家都低估了國內人民接收知識的能力。另外就是生活水平。很多人覺得國內是一窮二白的地方。有個笑話是,有個香港人要到廣州親戚家寄住,他最關心的問題是:你們有風筒嗎?廣州朋友聽了,覺得未免太好笑,就說:你可以用扇吹乾頭髮!此外,民主黨 也是另一個例子。如果你未嘗試了解過現在的中國,跟國內交流,你便無從給任何意見了。當我們用港燦思維去對待中國,那就很弊傢伙。

後記

一本書,讓我終於找到理由,要親身上路去體驗這塊天天變更的土地。

香港的確有點悶。我們的社會奉行資本主義,每個人都勞動、賺錢,然後安份守己地生活。李照興卻說,作為浪漫革命主義者,高舉捷古華拉旗幟,我們該想想我們的電單車之旅要怎麼走。

如何能加入浪遊人的行列?各位同學可以參考一下李照興提出的攻略:

「我們新的一代,要逢凶化吉,就要學習在資本主義裏面拿取好處。譬如,我們勞動,賺取足夠資金。資本主義的好處是,只要你勤力,機會愈多賺得愈多。但我們不把自己的勞動力和資金繼續投放這個循環裏面,因為我們不要變做這個社會的齒輪和螺絲。拿取到利益以後,我們就要衝出資本主義的範疇,去打游擊,去冒險。我們不用一生都冒險,我們隨時可以返轉頭再來。」

我還在起點踏步,但我夢想有浪遊的一天。這書很有鼓動讀者的能力,像我,讀完就想頭也不回的上路。對談完畢,發夢無咁早,我走到灣仔舊街市對面的餃子店,吃個北京水餃,感受感受一番。

什麼人答?李照興

他是一個浪遊派的旅遊大使,描寫人民的生活、城市的變遷、國家的建設;讀他的文字,開自己的眼界。

什麼人問?麻利亞

在中文大學3年的讀書生涯裏面,最無悔是上了一個名為《創意寫作》的course,其中一名老師正是李照興。喜歡所有漂亮的東西,而文字實在漂亮。

編輯:楊泳森

網路搜尋自殺方法 逾半數網站教人如何自殺 (法新社)

網路搜尋自殺方法 逾半數網站教人如何自殺
(法新社) 04月 11日 星期五 10:20AM


(法新社巴黎十一日電) 今天公佈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上網搜尋自殺方法,找到鼓勵自殺網站的可能性,更大於提供協助或支援的網站。

布里斯托、牛津及曼徹斯特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在Google、雅虎、MSN及Ask四大搜尋引擎搜尋自殺方法資訊,搜尋結果中有近半數內容是提供「如何」了結生命的建議。

相反的,只有一成三的網站內容重點在防範自殺或提供支援,另外一成二的網站積極勸人不要自殺。

先前的研究顯示,媒體對自殺的報導,及電視對自殺的描寫會影響自殺者的行為,特別是選擇何種自殺方式,但是網際網路所帶來的影響,我們所知不多。

這篇刊登在「英國醫學期刊」上的研究,模仿想自殺的人上網尋找自殺方法指南及資訊的典型搜尋行為。

研究者分析每個搜尋引擎搜尋到的前十個網站。將近半數網站提供一些有關自殺方法的資訊,同時有將近五分之一的網站專門教人自殺,其中半數積極鼓勵、倡導或協助網友了結生命。

整體而言,Google及雅虎搜尋到的自殺網站最多,MSN搜尋到的防治、協助、學術或政策網站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