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418

V

獸念,估有,意亂。關於的,都是性。其實通街都是無用訝驚。人都總要這樣子活著,用迷失掩住迷失。


V太3P案被告脫強姦罪 兩項非法性交入罪 今日判刑 (明報) 04月 18日
控方結案:V雖愚蠢 世上沒完美女人 (明報) 04月 16日
3P案男被告被指沉溺性愛 (明報) 04月 12日
被控姦V太太 司機稱雙方情不自禁 (明報) 04月 10日
情婦母身材好 多人有興趣 迷姦案事主引述男被告: (明報) 03月 08日
女被告私處紋情夫名字 迷姦案事主作供 (明報) 03月 06日
中年漢蜂擁聽審 吳敏倫﹕可能暗裏羨慕 (明報) 04月 18日

台灣報刊逆境求存 (明報)

台灣報刊逆境求存
(明報) 04月 18日 星期五 05:05AM


【明報專訊】由華人圈頗負盛名的台灣「誠品」書店所發行的《誠品好讀》,不敵廣告銷售不佳、網絡傳媒等衝擊,在本月初黯然休刊,宣布沉潛3個月後「重新出發」。

《誠品好讀》去年4月改版,成功打造「閱讀成為時尚」的形象,並增加「7-11」便利店銷售,銷量達3、4萬份,不過,主編蔣慧仙對本報說,數位傳媒分散不少讀者閱讀的時間,尤其是年輕讀者看電視和網絡的比例非常高,故他們考慮增設網絡版,將一些即時的資訊放在網上吸引讀者,更完整的內容則放在紙本內,「更快速得到讀者的回饋,強化行銷策劃,刺激讀者回頭購買紙本」。

《誠品好讀》黯然休刊

事實上,受到全球經濟不景氣、互聯網傳媒興起瓜分廣告市場和紙價上漲等壓力,過去被形容為「印鈔機」的紙媒處境每下愈,未來能否繼續生存都有疑問。例如早年曾備受好評的《新新聞》雜誌,近年因財務困難,去年開始已經常數月不能發薪,苦撐多時的台灣報章雜誌也紛紛尋求轉型之道。

早年號稱銷量有百萬份的兩大報《中國時報》和《聯合報》,歷經台灣政治本土化、2003年《蘋果日報》進軍台灣等大環境變遷,銷量大幅下滑,最早設電子報因應的《中國時報》,目前將重心放在旗下的《中視》和《中天》兩家電視台上。

電子化腳步略慢的《聯合報》則有後來居上之勢,據悉,該報投資的電子資料庫模組設計很成功,利用這套關鍵技術為《天下》、《遠見》等雜誌設立資料庫,讓讀者透過此平台連結雜誌的網絡版,進而朝小額數位出版市場發展。

銷量下滑 增網絡資訊

號稱台灣第一大報的《自由時報》,目前銷量72萬份,該報發言人蘇宇暉表示,他們不斷在紙媒版面推陳出新,為爭取年輕讀者,去年下半年起更在電子版增設影音的影劇新聞,記者也以手機拍攝即時新聞,還深化旅遊資訊,例如與民宿業者合作,讓讀者抽獎送住宿券,增加與讀者的互動,「報紙畢竟攜帶方便,較深入探討、分析的內容仍留在紙本裏」。

輔仁大學新聞傳播系副教授陳順孝指出,這些紙媒的應變之道都反映出,「不要紙張」是未來的趨勢,「紙業會完蛋,但報業不會完蛋,因為報業豐富的經驗和專業的編採能力才是最重要的生存依據」。

明報駐台記者 莊慧良

抵死幽默風格曾被投訴 高層力撐 (明報)

抵死幽默風格曾被投訴 高層力撐
(明報) 04月 18日 星期五 05:05AM


【明報專訊】伍晃榮離開記者生涯近3年,最令港人難以忘懷的是他報道體育新聞的風格,既幽默又有主見,這種破格作風在一貫嚴肅的無新聞報道中,顯得別樹一幟。陪伴不少港人成長的「抵死爆笑」金句,原來曾惹起無內部及觀眾的批評,幸而得到前高層黃應士及鄧慧筠力挺,有前員工甚至透露,連無大老闆邵逸夫都曾親自「御批」伍晃榮這種報道風格「絕不能改」。

職場不得志 寄情稿件上

電視新聞主播一向形象嚴肅,但伍晃榮卻憑幽默出位的手法創出獨特風格,時而以俗語旁述,時而責罵片段中的球員,甚至一人分飾多角,替球員和球證「配音」,突破了新聞報道的傳統框框,令觀眾看罷會心微笑。但伍晃榮這招極受歡迎的「殺手」,原來始於上世紀90年代的辦公室政治。當時無新聞部管理層正值人事變動,伍晃榮鬱鬱不得志,只能把失望之情和滿腔怒火寄情在稿件之上,他自言把每名球員幻想成老朋友,逐漸形成另類的報道手法。

自言「走鋼線 要麼跌死要麼成功」

觀眾對伍晃榮的幽默感十分受落,但也有不少反對聲音,伍晃榮亦曾在訪問中自言「走鋼線,要麼跌死,要麼成功」,幸他最終獲當時的高層力撐,嘻笑怒罵的手法才得以發揚光大,其後更屢創金句,一節不足3分鐘的體育消息,為無新聞報道錦上添花,伍晃榮更因此成為最受港人歡迎的新聞主播,昨日更有網友立即製作伍晃榮逝世專輯,輯錄了他多年來的新聞報道片段。

雖然伍晃榮經常於新聞報道中嘻笑怒罵,但他亦有規條﹕在國家、宗教、種族和性別4個方面,絕不拿來開玩笑,最多只是嘲諷朗拿度的懶散表現是「企度」。雖然伍晃榮走完了67年的人生路,但是「波係圓!」、「幾時都話龍門柱係守門員最好朋友」等金句,將永遠長留港人心中。

20080416

科技帶挈 現代人每天似有31小時 (明報)

科技帶挈 現代人每天似有31小時
(明報) 04月 15日 星期二 05:05AM


【明報專訊】美國一項最新研究指出,先進科技令人們「多賺」了7小時,現在人們一天24小時內所做的工作,在10年前需要31小時。藍牙、無線寬頻以至衛星導航等新發明,都令都市人省回不少時間。

美國智庫與10年前比較

美國智庫OTX訪問了3000人,發覺從前人們會休閒地歎早餐,現時在一頓早餐的時間中,他們還會看新聞和用Blackberry手機查閱電郵。在駕車上班途中,人們會聽收音機、使用衛星導航系統,而非像10年前般停下來看地圖;現時人們甚至會使用免提電話開會。

工作期間,人們幾乎無時無刻地閱讀電郵、用電話聯絡及安排會議。但令人驚訝的是,人們最忙碌、經常同時進行多種活動的時間,就是晚上在家裏時。研究員莫里亞蒂(Patrick Moriarty)說﹕「人們按電視遙控器的同時,亦會使用膝蓋上的手提電腦發電郵,而同時間可能夾手機跟朋友聊天或發短訊。他們大腦的使用量可能比在辦公室時更多。」

每日電訊報

可口可樂否認支持藏獨 (明報)

可口可樂否認支持藏獨
(明報) 04月 12日 星期六 03:30PM


奧運會的贊助商可口可樂公司就德國 的廣告澄清,沒有支持藏獨。該公司向《環球時報》澄清,可口可樂一則平面廣告被中國網友批評暗含支持西藏 獨立。這是一則張貼在德國不來梅火車站一家旅行社 櫥窗上的大幅海報:一群僧侶乘坐一輛過山車的畫面輔以Make it real(夢想成真)的宣傳語。

可口可樂德國分公司發言人布賴恩女士表示,公司對2003年一張舊海報中的僧侶形象特寫引發的任何感情傷害表示遺憾。

她解釋,該海報是2003年德國推出的一組主題為Make It Real的系列營銷廣告之一。當時有5000家商店張貼了這張廣告。該主題廣告旨在鼓勵人們嘗試新鮮事物。目前這幅在德國不來梅火車站的陳年廣告已被取下。

中學生普遍自覺政治冷感 (明報)

中學生普遍自覺政治冷感
(明報) 04月 14日 星期一 05:05AM


【明報專訊】本港中學生對政治冷感。一項調查發現,以10分為滿分,中學生自評對政制的關心程度僅得4.68分,學生多認為政治遙不可及,而未有主動了解。受訪學生之中,逾三成更認為18歲仍不夠成熟去投票選立法會議員,且沒有信心作理性選擇。

自評分僅4.68分不及格

香港中學生聯盟於2至3月期間,透過網上及面談問卷,訪問了1008名中一至中七學生對政制事務的看法。普遍中學生關心政制的程度,評分低於及格水平,平均只得4.68分,當中以中一二級學生的自評分數較高,年級愈高的學生關心程度愈低。中學生聯盟內部關係主任李恩分析,新高中學制推行在即,現時低年級的學生將來必修通識科,學生透過通識科將會更關心本港的政制事務。

年級愈高 關心度愈低

調查結果亦顯示,學生認為政府整體施政尚算及格,評分有5.88分,學生對高官問責制 及行政長官 選舉委員會的組成方法認知最少,僅逾三成受訪者認為自己了解。

三分一認為21歲才可投票

參與選舉投票法定年齡至少18歲,但近34%受訪學生認為應提高投票最低年齡,至少達21歲。聯盟行政主任廖美欣表示,學生自覺成年後仍未夠成熟,沒有信心作理性選擇,建議學校增加時間討論時事及政治,政府可舉辦模擬投票,讓青年提早熟習選舉制度。

港生辨別中文語病肥佬 錯用英式中文 情況比新加坡嚴重 (明報)

港生辨別中文語病肥佬 錯用英式中文 情況比新加坡嚴重
(明報) 04月 14日 星期一 05:05AM


【明報專訊】「很大雨」或「雨很大」哪一句語法正確?逾八成本港大學生均答錯,誤以為平日的口語「很大雨」是正確。中文大學一項調查比較本港與新加坡 大學生的中文語病,結果發現兩地大學生中文閱讀量均不足,本地生分辨中文一般語病的能力只有40分,並不及格;而本港學生身處脫節的語言環境,港式或英式中文的語病比新加坡學生嚴重。

中大中國語文及文學系教授張雙慶與助理教授萬波剛發表「香港與新加坡大學生語病辨別能力調查研究」,研究由兩地逾百名大學生參與中文語文測試,找出句子的語病(詳見表),以測試學生分辨句子「一般語病」及「方言及英語語法類語病」的能力。結果發現,本港學生辨別一般語病的能力「肥佬」,僅得40.3分,稍高於新加坡大學約3個百分點。不過,本港學生的「方言及英語語法類語病」的辨識能力只得47.9分,被新加坡學生的65.6分遠遠拋離。

反映閱讀量不足

調查報告的總結指出,兩地大學生辨別一般中文語病的能力偏弱,顯示學生於書面語表達的「語言感覺」能力薄弱,反映中文閱讀量不足。報告亦指出,新加坡中小學教育中,中文僅屬其中一科語文科目,主要教學語言是英文,當地學生接觸中文的機會比本港學生少,本港學生一般語病分辨能力理應高於新加坡學生,但本港學生未見顯著優勝;而港學生受方言及英語的影響較新加坡學生嚴重,書寫時經常用「港式中文」也不自覺。

萬波舉例指,廣東話一般說「塗多一點潤手霜」,但正確書面語應寫為「多塗一點」;又或者廣東話說「姐姐大過我很多」,正確應是「姐姐比我大很多」。他指本港學生多數會犯類似錯誤,但向學生講解正確語法後,即時大有改善,故他建議基礎中文教育可多教授正確中文語法。

受廣東話英文影響大

張雙慶分析,香港學生身處脫節語言環境,說話用廣東話,書寫卻要用書面語,再加上受英文語法影響,以及閱讀量不足,故經常難辨句法的對錯。他說﹕「香港學生從來都比其他地方辛苦,需學習多文多語,不過懂得多種語文也是香港人的優勢。」他又指出,本港、內地、台灣 及新加坡等商貿、旅遊交往密切,正確的書面中文溝通更見重要。他舉例說,曾有內地人閱讀本港報紙,大嘆不明所以或誤以為「排錯版」,他說﹕「雖然未至於無法溝通,但總會造成一定障礙。」

明報記者

什麼人訪問什麼人﹕小港燦進大觀園 (明報)

什麼人訪問什麼人﹕小港燦進大觀園
(明報) 04月 13日 星期日 05:05AM


【明報專訊】讀了李照興的《潮爆中國》,真如書裏面的序所說,非常震撼。

我幾乎不敢在臨睡前讀這本書,怕資訊太多,腦袋要轉得更快,愈看愈入神,愈看愈精神。

我是沐浴更衣,抖擻精神,才好好咀嚼這書裏面所述說的中國。

也像李照興所寫,早年回中國大陸是種超生度死的經驗。於我而言,每次返國內都是苦差,都是自討苦吃,但中國,卻在我有意無意的「詐睇唔到」時,極速地成長。

《潮爆中國》叫我這個港燦好好反省,我有很多問題想問李照興。

問:我剛剛到過廣州。感覺不是太好,但國內好像有用不完的空間,路很闊塵很多。天河廣場很大,很能體驗內地那種巨大的空間。廣場外空地有點像時代廣場的「公共空間」。那裏有人圍幾個紙牌在地上,搞小朋友溜冰學堂。

答:在內地,所有東西都是巨型的比例,單單講宜家傢俬,在香港的店有兩層,貨品已經夠多;但在內地,例如廣州,他們的分店足有四層,市民在那裏可以花一個周末。你說的那種溜冰學堂,很可能不是居民自發的。現在,很多牌子很積極在那些地方舉辦活動,你可能會見到很多妙齡少女在派些什麼產品。香港都有這種型式,不過內地的規模實在大得多。

問:那種靠妙齡靚女推銷的方法很像旺角 行人專用區那些!說起旺角,我也到過廣州的狀元坊,但那裏很像旺角,賣的襪還要是十蚊十對,很誇張!

答:嘩!你連狀元坊也有去!其實廣州真的很旺角,但你很難想像,在世界上有這麼一個城市,原居民從小到大都在看另一個城市,即是香港的新聞、香港的電視、聽香港的電台;那麼他們如何看自己的城市?如何找到認同感?現在那些80、90後的年輕人,不靠電視去看世界,他們很依賴電腦。在國內,幾乎每個年輕人都用QQ(即時通訊系統),年齡分佈界線很清晰,20歲後的才可能用MSN 。QQ和MSN都是他們年齡階層的認同。正如我書裏面所說,如果你細心看,在廣州可以找到很多香港的「根源」,即是香港以前的事物。

問:也有留意你書裏所說,在廣州西關能看到的大騎樓。我在廣州路過這些建築時,才想起西環以前也是這樣子。

答:現在好像只有灣仔和上海街一帶可以看到這些建築。麥兜 故事第二集也有描寫過大角咀舊區,那畫面就只能到廣州找了。

問:我想問,內地的同胞如何看我們?就像我在台灣,幾年前去,「香港人」這身分好像還有點優越感,但今次到台北的誠品,已強烈感覺到售貨員很怕香港人,因為真的太嘈太吵。國內如何看香港人?我們的身分正在貶值?

答:我想,的確是有改變,香港人以前擁有過一種被誇張的優越感,現在只能說是回復正常水平,以前很誇張,應該說是「唔deserve」。以往香港人的優勢可能在於比較有錢,或是到外地旅行時,比較文明。但以前我們是被過分地讚賞了。現在香港人的身分對他們而言,應該是「另一個城市的居民」,而以前,我們卻很像另一個國家另一個民族的人,所以他們對待香港人就好像對待日本人、韓國人一樣,用另一種方式。但現在其實可以說是比較融入國家。


問:你竟然發掘了中國那麼多好地方!你是如何穿州過省呢?

答:用旅遊身分在國內遊走其實沒有特別麻煩。「走動」這概念很重要,現在國內很流行自己駕Jeep去遠遊。我身邊很多朋友的假日活動是由北京 駕車去蒙古 趕羊、吃羊宴,但在香港你想像不到會發生這樣的事,最多只會說去元朗吃B仔涼粉!我換個電單車牌後,就可以去做Motorcycle Diary,可以去青海那邊,是on the road, hit the road的感覺。去蒙古的友人是攝影師,而我接觸的多是媒體人,所以他們的玩意可能跟傳統的有些不同,但他們的活動是到麗江住一頭半個月呀、或駕車由上海去廈門,或北京去蒙古、青海等等,去看城市的轉變,是極之有趣的經驗,我也在籌備當中。

問:中國現在發展得這麼誇張的快,又好像是那麼誇張的好,香港還有什麼元素或優點未被超越?

答:我想,香港仍然是個很文明的城市,有文明的標準。國內雖然正在改進中,但未能說是做得很完善。例如資訊的流通,哪些是真、哪些是假?國內的人還未分得清。而媒體亦未能做到監察的功能,曾經有些較積極的報紙企圖去做,結果都被打壓。這些抗爭會繼續下去,但改進的步伐可能會很慢,媒體都要付出代價。香港媒體的自由很大,但卻走偏了。

問:在國內待了這麼長時間,回香港有沒有什麼讓你覺得不習慣?或是看不順眼?

答:對「豔照門」的過度關注和對事件的眼點,讓我覺得看不順眼,國內的人反而用一種很開明的態度去看這件事。另外,跟很多朋友談起現在的大陸,他們會用自己既定的印象去跟我討論,我就覺得很怪。
他們的對中國的評價論點有問題,是因為他們得到的資料不夠新。例如,他們覺得國內媒體很封閉,但其實國內人民很容易在網上或其他方式接收資訊,大家都低估了國內人民接收知識的能力。另外就是生活水平。很多人覺得國內是一窮二白的地方。有個笑話是,有個香港人要到廣州親戚家寄住,他最關心的問題是:你們有風筒嗎?廣州朋友聽了,覺得未免太好笑,就說:你可以用扇吹乾頭髮!此外,民主黨 也是另一個例子。如果你未嘗試了解過現在的中國,跟國內交流,你便無從給任何意見了。當我們用港燦思維去對待中國,那就很弊傢伙。

後記

一本書,讓我終於找到理由,要親身上路去體驗這塊天天變更的土地。

香港的確有點悶。我們的社會奉行資本主義,每個人都勞動、賺錢,然後安份守己地生活。李照興卻說,作為浪漫革命主義者,高舉捷古華拉旗幟,我們該想想我們的電單車之旅要怎麼走。

如何能加入浪遊人的行列?各位同學可以參考一下李照興提出的攻略:

「我們新的一代,要逢凶化吉,就要學習在資本主義裏面拿取好處。譬如,我們勞動,賺取足夠資金。資本主義的好處是,只要你勤力,機會愈多賺得愈多。但我們不把自己的勞動力和資金繼續投放這個循環裏面,因為我們不要變做這個社會的齒輪和螺絲。拿取到利益以後,我們就要衝出資本主義的範疇,去打游擊,去冒險。我們不用一生都冒險,我們隨時可以返轉頭再來。」

我還在起點踏步,但我夢想有浪遊的一天。這書很有鼓動讀者的能力,像我,讀完就想頭也不回的上路。對談完畢,發夢無咁早,我走到灣仔舊街市對面的餃子店,吃個北京水餃,感受感受一番。

什麼人答?李照興

他是一個浪遊派的旅遊大使,描寫人民的生活、城市的變遷、國家的建設;讀他的文字,開自己的眼界。

什麼人問?麻利亞

在中文大學3年的讀書生涯裏面,最無悔是上了一個名為《創意寫作》的course,其中一名老師正是李照興。喜歡所有漂亮的東西,而文字實在漂亮。

編輯:楊泳森

網路搜尋自殺方法 逾半數網站教人如何自殺 (法新社)

網路搜尋自殺方法 逾半數網站教人如何自殺
(法新社) 04月 11日 星期五 10:20AM


(法新社巴黎十一日電) 今天公佈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上網搜尋自殺方法,找到鼓勵自殺網站的可能性,更大於提供協助或支援的網站。

布里斯托、牛津及曼徹斯特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在Google、雅虎、MSN及Ask四大搜尋引擎搜尋自殺方法資訊,搜尋結果中有近半數內容是提供「如何」了結生命的建議。

相反的,只有一成三的網站內容重點在防範自殺或提供支援,另外一成二的網站積極勸人不要自殺。

先前的研究顯示,媒體對自殺的報導,及電視對自殺的描寫會影響自殺者的行為,特別是選擇何種自殺方式,但是網際網路所帶來的影響,我們所知不多。

這篇刊登在「英國醫學期刊」上的研究,模仿想自殺的人上網尋找自殺方法指南及資訊的典型搜尋行為。

研究者分析每個搜尋引擎搜尋到的前十個網站。將近半數網站提供一些有關自殺方法的資訊,同時有將近五分之一的網站專門教人自殺,其中半數積極鼓勵、倡導或協助網友了結生命。

整體而言,Google及雅虎搜尋到的自殺網站最多,MSN搜尋到的防治、協助、學術或政策網站最多。

研究:兩成科學家為增強腦力服用藥物 (法新社)

我啪丸,然後攞諾貝爾,媽媽就會感動。是吧。


研究:兩成科學家為增強腦力服用藥物
(法新社) 04月 10日 星期四 04:05PM


(法新社巴黎九日電) 英國 權威科學雜誌「自然」今天刊登的調查報告指出,百分之二十的受訪科學家承認,他們為了醫療以外的原因,服用增強表現的處方藥物。

  一大部分承認服用藥物的「金頭腦」受訪者表示,自己為了「增加專注力」而服藥,而六成的人則表示他們每天或每週都會用藥。

  一千四百二十七名受訪者接受網路論壇「自然網」的線上非正式調查,其中大部分受訪者為美籍人士。自然網是自然出版集團經營的討論網站。

  超過三分之一的受訪者表示,如果知道小孩的同學在服用這種藥物,也會產生想讓自己孩子服藥的壓力。

  自然出版集團公關佛朗西斯接受法新社訪問時表示:「這些都是在科學研究機構工作的學者」。

  這份調查聚焦在三種易藉由處方或網路獲得的藥物。

  其一為派醋甲酯。派醋甲酯是常用興奮劑,商品名為「利他能」,通常用於治療注意力不足過動障礙症,特別是孩童。

  另一種藥物為Provigil,商品名為「莫待芬寧」,用以治療睡眠失調症,但對一般疲倦症狀與時差也有治療效果。

  這兩種藥物在大學校園極為常見,用來「輔助學習」,強化表現與清醒程度。

  第三種藥物則是治療心律不整的乙型阻斷劑。此藥具有抗焦慮效果,表演者常使用這種藥物。

  近七成受訪者、一千兩百五十八人表示,願意為了「增強腦力」,服用強化智能藥物、承受輕微副作用的風險。

兩成伴侶 網上互偷窺 偷看伴侶電郵短訊 (明報)

兩成伴侶 網上互偷窺 偷看伴侶電郵短訊
(明報) 04月 09日 星期三 05:05AM


【明報專訊】網絡交友這東西,是撮合姻緣的紅娘,還是挑起猜疑的戰場?英國 牛津 大學早前調查已婚人士使用互聯網的行為模式,結果顯示,受訪的4000多人中,6%是通過互聯網認識現在的伴侶,亦有兩成承認曾看過伴侶的電郵或短訊,亦有一成三承認曾翻看對方的上網瀏覽紀錄,而他們最怕看到的,莫過於愛侶跟網友談戀愛、調情或發生虛擬性愛等越軌行為。

網絡相識 多上網監察伴侶

調查由牛津大學互聯網中心(Oxford Internet Institute)進行,訪問2401名個人及929對夫婦,調查他們相識前後使用互聯網的行為,以及溝通模式。調查發現,透過網絡相識的情侶,在年齡、學歷方面跟非網絡情侶都有分別,當中不少人婚後會利用網絡監察伴侶舉動。負責調查的Ellen Helsper接受《每日電訊報》訪問時表示﹕「我們對這麼多男女會監察伴侶感到驚訝,但我相信這應不是新事物,我肯定過去的人亦會翻看伴侶的郵件,只是不像今天方便。」

網絡交友近年在本港亦大行其道,雅虎 網站交友平台「YAHOO ! 友緣人」自02年至今,用戶人數已由2.1萬人上升至23萬,增長明顯;新浪網的交友平台「SINA自己友」,由99年成立至今,亦吸引到6萬名男女加入。至於男女比例,男似乎比女更熱中「交友」,在「SINA自己友」,男女用家比例為6︰4,四成使用者的年齡介乎25至30歲。

至於本地最大的交友網站雅虎,市場覆蓋率為74.4%,當中男女用家的比例為2比1,超過半數用家年齡介乎25至35歲。雅虎發言人表示,過去5年撮合了2萬對新人,若根據香港統計署資料粗略估計,02年至07年間,全港24.9萬對新人中,雅虎撮合的「網絡新人」就佔了8%,略高於牛津的調查結果。

33歲的Steven與妻子Cherry就是2萬對新人的其中一對,二人結婚3年。任職工程師的Steven說,自小讀男校,很少機會認識異性,長大後當工程師,生活圈子狹窄,02年看到雅虎推出交友平台,便借機擴闊圈子,認識任職大學研究員的Cherry。夫婦承認,見面後需要努力了解對方才可加深關係,他們拍拖一年半便結婚,現在依然保持網上交友的習慣。對於牛津的調查指不少男女曾窺看伴侶私隱,Cherry則認為互信十分重要,「我們一旦有疑問,一定會問對方,不會偷看電腦資料,夫婦間有什麼不能說?」

對於牛津的調查結果,香港中文大學 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馮應謙不感意外,他說,自己亦曾調查年輕人的上網習慣,發現本地年輕網民也會做相同行為,「伴侶易起疑心,是因為網絡欠缺面對面交流,情誼關係易曖昧,有網民會check愛侶短訊或MSN 紀錄,但他們在MSN與網民聊天,到說再見時,又會覺得送個『Love』字樣或『嘴嘴公仔』給對方,其實也很普通,但別人看在眼裏,就好難知道這些符號是出自朋友玩笑還是有調情意思。」

“我唔會咁做,因為未得人同意,每個人都有私隱,偷睇只會更破壞大家關係。(如果對方偷看,會點反應?)會問點解,會告訴佢,如果想知應直接問我。(不怕對方在網上結識其他人?)只是在網上認朋友,無咩所謂……其實佢(男朋友) 連我的Xanga(網誌)都不會看!”——杜小姐(未婚)

“有看過男友msn,亦曾被前男友偷看ICQ。當時直覺男友有第三者,結果他真的有。後來他盡力補救,現在我們仍然在一起。(偷看時有掙扎過嗎?)有,始終不太道德,但當時想找出真相,所以為了公平,既然我看過別人資料,亦接受他看我的資料。(現在還會偷看嗎?)沒有,經過這件事和男友反而傾多,想多,關係比之前穩定,現在大家都要互相信任。”——薛小姐(未婚)

明報記者 彭碧珊 賴月玲

Yannes from Roadshow 教港女自拍十式

驚。佢玩得越自豪,我越驚。


20080415

公民黨 - 擔得起,即刻登記 MV

就算你唔同意民主係搵命博,起碼都忍辱負重。呢壇大戲由公民女子組大勝,余若薇毛孟靜定過抬油,譚香文喜劇感一流;反觀男組,拍成咁不如唔好拍,假真係只有靠自己丟。


20080408

黃子華:人把物質慾望降低些,便沒那麼多煩惱了

(老豆成日抬舉林燕妮,但多得豆瓣客sisy | 大风吹走桃乐丝踢爆,才知道這篇南方都市報的所謂<林燕妮訪黃子華>,原來是零三年一篇<黃子華 - 孤軍突起的異才>的完全抄襲版本。林的版本只多了關於<奸人堅>的文字,WHICH少於一成。)


林燕妮訪黃子華 ﹣ 黃子華:人把物質慾望降低些,便沒那麼多煩惱了
南方都市報 11/11/2007


  黃子華是第一個用中國方言做棟篤笑的人。棟篤笑源自美國的Stand Up Comedy,就是站說笑的意思。棟篤笑則是黃子華自創的名字,成為了第一代祖師爺。因為好奇,我是第一個自動購票去看的觀眾。
  
  異才不是被誤解的便是孤獨的。黃子華喜歡獨個兒寫劇本,獨個兒做“棟篤笑”,獨個兒在屋子裡。第一次看他在大會堂做“棟篤笑”,內容豐富得令我十分感激,感激有個人肯花那麼多的時間去哄觀眾笑,而且笑得不覺得自己蠢。人是分得開自己是在傻笑還是聰明笑的,黃子華就是有這種特殊的天分。
  
  “棟篤笑”的場地不能太大,黃子華只能紅在大眾媒體的邊緣之外,不過看他的秀的人素質也高。口碑把他帶進邊緣之內,非常受歡迎的電視劇《男親女愛》更把他帶到核心,然而他不滿足於只做一個黃子華,他要做兩個黃子華,怎麼做法?剛剛播完的他演的無線台慶劇《奸人堅》,觀眾似乎不喜歡他奸。
  
  王晶稱“棟篤笑”為“厭惡性行業”,亦是“聰明人的遊戲”,黃子華絕對贊同。多年前,他準備第一個在大會堂演出的“棟篤笑”腳本,黃子華花了九個月的時間,每天跟劇本搏鬥,只為了大會堂僅能容納的五百位觀眾的捧場。他的第一批棟篤笑觀眾,那時都不知道此人是誰,宣傳也不多,同樣因好奇而買了票,因為美國的StandUpComedy,港人看過很多很多,用中國人的方言去做的倒沒見過,很想看看這個開潮流之先的“勇敢的中國人”是怎麼一回事。
  
  看完之後,十分驚喜,便跟朋友一同去後台恭賀他,只見黃子華獨自坐在更衣室,臉上沒什麼表情,我只記得恭賀完我們便走了。黃子華卻記得:“到底是你來借我的廁所用還是真來恭賀我?”那我倒忘了,我告訴他我是很“無釐頭”的,欣賞誰我便會到後台來賀誰,借廁所用也許是因利乘便吧。之後,他轉到較大的“伊館”(伊利沙伯體育館)做棟篤笑。我一直是他的粉絲,且看他哪時氣絕身亡。怎料他的韌力很強,不但每次都令觀眾滿載而歸,更可喜的是他沒有江湖氣,始終有一股清流氣息,對社會現像和人生百態,都有很忠實的見解。踏實而搞笑是很難的,準備期間得花上很多工夫思考。
  

  做棟篤笑,是想證明自己是有人欣賞的。
  
  問他:“如果第一個笑位觀眾不笑,你會不會臨場改變說別的?”他說:“不會,第一個不笑便繼續說第二個,第二個不笑便說第三個。”那麼他的創作過程是怎樣的?收集各方意見?“不,表演之前我抗拒聽其他人的意見,你可以問二十個人,可能十九個是錯的,在台上,我面對的不是二十個人,而是很多不同的人,我是憑自己直覺的意見去做的。”
  
  之前,黃子華舉家移民去了加拿大,他是念哲學的,他在加拿大對朋友說:“我要回港做演員。”朋友笑道:“好,那麼在娛樂版見你啦。”回港之後,他加入了“香港話劇團”,不過只是做見習演員。為什麼離開?“那時話劇團可說是‘人治’的,有些新人一加入便可以演重要角色,為什麼我只能當見習演員?什麼都是Fit話事,得看你跟那人合不合得來,選角完全不是市場主導的,我看我沒什麼機會,又見到男主角做了十幾年都是支那麼有限的薪金,我當時能力小野心大,那便走了。”
  
  為什麼做棟篤笑?“演員是很被動的,得受劇本和導演的限制,做棟篤笑,是想證明自己是有人欣賞的。我不是個很快的創作人,我是很慢的,我費了九個月寫劇本,自己亦掏了幾萬塊錢出來,只收幾十塊錢一張票,沒欺場啊。”他的心血得到了回報,第一場是掌聲不絕的。問他:“你相信明星制度嗎?”“我相信的,觀眾是為那個人才入場,那是現實,Reality。當然,有些本來就是固體性質的表演便不用有明星制度了。”他在“香港話劇團”,是不開心的:“爭角色,最慘的是爭來爭去都是自己那班人,人事關係太重,幸而我根本沒資格爭。”

  
  我喜歡那種憑人氣圍得滿滿的感覺。
  
  “那個時期棟篤笑是必定要做的,很有孤獨感,要一個人跟劇本鬥爭那麼久,老得想:什麼是吸引我的題目呢?我的觀眾是什麼人呢?伊館我可以接受,坐千多人,我可以接觸到任何人,我喜歡那種憑人氣圍得滿滿的感覺。紅館太大了,跟觀眾距離太遠,何況,在伊館做十場不等於可以在紅館做十場,我還是喜歡伊館的親近感。”在電視做呢?“千萬不要,一定不行。在台上做,可以滿足自己控制現場觀眾的能力。大衛·高柏飛其實表演魔術的時間很少,他不停地在做棟篤笑纔是真。不過他一個人能夠控制紅館那麼大的場面和那麼多的觀眾,都相當驚人。”但是大衛·高柏飛太過老江湖了點,太懂得哄觀眾,也許這是我沒去看他的第二次的原因,我會覺得讓他用同樣的話哄第二次很蠢。
  
  “我現在的態度不同了。”黃子華說。現在有很多不同的群體演出可以做,第一次拍電視劇是《狀王宋世傑》:“我演姦角。”“能習慣電視嗎?”我問。“不習慣,體力上支持不來,一連幾個月通告都是06至27(即早上6時至翌日凌晨3時),我不是隨地睡那類人,唯一就會太累了,在古裝街的客棧裡鋪了張報紙便睡了。《男親女愛》的拍攝時間好一點,沒那麼辛苦。”“你準時嗎?”與他拍檔的是出名準時的鄭裕玲。“遲到過一次,嘟嘟黑口黑臉,不理睬了我一整天。嘟嘟準時都是因為從前大碧姐(鄧碧雲)罵過才這樣的。”“嘟嘟說跟你拍《男親女愛》時很多討論的。”我說。“是,大綱我沒有改,我改得最多的是對白上和一些情節上的東西。”他和嘟嘟的合作擦出了閃耀的火花,黃子華正式多了一重身份,那便是他立志要做的演員(幸而他起初做不成演員,不然我們會錯過了他精彩的棟篤笑)。

  
  我真的相信人把物質慾望降低些,便沒那麼多煩惱了。
  
  《男親女愛》欲罷不能,在電視上播完還得搬到舞台上,不過舞台劇不一樣,黃子華既編且導亦演。“很好玩,我寫劇本又做導演,滿足感不單來自個人去演,而是看見所有劇中人都達到我的要求,甚至有意想不到的驚喜。”本來黃子華很不喜歡電視版裡那只蟑螂小強的,他一向最怕蟑螂,恨不得戲中取消小強,怎知小強大受歡迎,那麼在舞台版中小強便變了大角兒。“嘟嘟不怕蟑螂的,她可厲害呢,能夠一隻手抓起蟑螂放進牛仔褲口袋的。”
  
  幾年前他的電影《一蚊雞保鏢》煞科後,他已做後期工作:“極度好玩,不過一人兼三職做編、導和演真是極度辛苦,其實我需要很長時間纔可以擠出一樣東西來的。如果一個人做,每兩年做一件事差不多了,群體的好處有時是會撞出一些好的做法來。”
  
  看來“棟篤笑”和他與張達明合作的“鬚根秀”暫時沒空做了,不過談起香港的鬱悶氣氛,大人小孩都愛自殺、殺人的現像,他說:“將來棟篤笑一定會做這個主題,現代人很容易感到絕望,覺得左轉不行右轉又不行,我想以前有自殺傾向的人可能同樣多,分別在於,他們在左轉不成右轉又不行時會向上笑一下。為什麼五十、六十年代的人既沒有錢又沒工做都不會去死?因為他們的人生價值觀不同今日,如今物質生活成為人生價值的主導,思想比以前狹窄了,我真的相信人把物質欲望降低些,便沒那麼多煩惱了。”
  
  “古希臘哲學家伊比卡瑞斯Epicurus所說的:‘享樂主義’你聽過沒有?他說快樂的三大元素是:一、朋友,二、足夠自由的生活,三、自醒自覺。他還說要跟朋友們一塊兒住,那個我不行。一個有自我便足夠的人生,得看你要求的是什麼。在香港這個地方特別難以做到那種理想。”“你有沒有試過絕望、想死?”我問。“有的,從話劇團出來時,人生沒有了中心,又失戀那麼一下,當時在恆生銀行六樓拍廣告,往下望去,心想:好不好跳下去呢?不過那只是一念之間,念頭過去了便不跳了。”
  
  為什麼香港人這麼不快樂呢?黃子華邊想邊說:“香港是個生活水準很高,而生活素質卻很低的地方。”這是一針見血的分析。“北美有全世界最好的天然資源,可以生活得很便宜,而生活素質卻很好。在香港,我都是負資產,我們被誤導相信香港土地有限,其實是在控制之下有限而已,可以賣的地方有不少的。”唔,一大堆棟篤笑的題材,把那麼嚴肅的題材化為棟篤笑,正是黃子華的看家本領。

  
  單方面去愛是沒意思,有如打乒乓球,有乒必有乓,讓人拒絕真難受。
         
  曾經為了失一下戀、失一下意而想死的人,如今事業一步一步往上邁,對愛情觀有沒有變化呢?“愛情,得看你對自己有多少認識才能做得好的。你說要找個優秀的人,但這個人對你而言是否優秀呢?當你對自己的評價不好的時候,你怎麼找個優秀的人呢?每個人對愛情的要求不同,十幾二十歲的時候,無他,漂亮啊,追啦。”“自己失戀,讓人失戀都會發生,念大學時覺得失戀相當難過,到了大學時期終於悟出一個道理,自我評價讓別人拒絕接受是難受的,愛情之內沒有這回事便很好,如果自我評價的互相性不能成立,愛情便不能成立,人繼續在裡面都沒有意思。”“單方面去愛是沒意思,有如打乒乓球,有乒必有乓,讓人拒絕真難受,我寫過整本詩集她都拒絕我,我難過得把詩集丟進垃圾桶,想死。”哎,林黛玉焚稿斷痴情啊?     
    
  善感的人如黃子華,怕不怕拒絕女孩子呢?“要拒絕一個人是很難過的事,直到如今,我都寧可讓人拒絕好過我拒絕人。被人拒絕了,是我該死,我會自己調理。我小時候已經有一種感覺,分手是怎麼說呢……分手是死亡的一種呈現,是分隔,是離開,是永別,分手便是這種感覺。”念哲學的黃子華說很多英語,我有些照寫,有些干脆譯成中文。
         
  拒絕別人為什麼那麼難受啊?“老是拒絕別人,特別是不斷有人想接近的人。老得做那麼多的負面性的行為,是很難過的,推卻工作已經難,推卻一個含著一泡眼淚的人都相當辛苦。”
  
  
  我是很容易一見鐘情的,不過現在冷靜多了。
         
  怎麼看香港女人?“香港女人素質很差,我覺得是這樣。但是香港男人的素質亦很差,那便造成這個現像了。”
         
  “你會對一個女孩子說:我不鐘意你嗎?”我問。“我會說我不鐘意你的,公平一些,講出來吧。”“談愛情很奇怪的,當愛情發生時,你是不了解那個人的,很矛盾。最好互相認識多一些時間,最好是別一認識便一頭撞進去,不然中招的機會很高。最好先通過跟她一同工作的人和她的朋友了解一下她。”然而未必有這種從旁了解的機會的,黃子華說:“我是很容易一見鐘情的,不過現在冷靜多了,我如今會慢一點,不過,命運有時都是要賭一下的。”那確實是要賭一下的,一同工作的人和朋友,真的能夠了解另一個人嗎?有沒有可能是誤解多於了解?
         
  黃子華又搞我的筆記紙:“這是什麼紙?”不曉得為什麼男性總對我的筆記紙好奇,而女性都不會,幾乎想叫這位哲學系畢業生給我分析一下。不過他又想到別的了:“How Proust Can Change Your Life”他念出一個書名。“什麼?”我豎起耳朵。“那是個年輕的英國作家寫的書,中文叫做《逝水年華》。”黃子華說,“什麼是最大的魅力?並非外表,也非內涵,而是一個對你說NO的人,這個NO字便會把他捕住了。”“是嗎?人家說不,我便走啦。”我是說男女之間。“我都會走的。”他說,“不過當你很喜歡一個人,你認為她很適合自己都要爭取一下的。當然,讓人NO了十次都要走啦,留下一點點自尊給自己。”
         
  “你打算結婚吧?”講完一輪愛情哲學,得問些忠實的話。“我不覺得我會結婚,我正在探討這回事,我是否需要一個伴侶呢?除了工作之外,我常常是獨自一個人的。”

     
  朋友不應兩肋插刀,我不會為他插,也不要他為我插,享受在一塊兒時的歡愉便夠了。
    
  朋友呢?“非常之少,但我珍惜,因為很少。”“你可以一個朋友都沒有地過一輩子嗎?”我問。“我想我可以的。”黃子華毫不掩飾地說:“我不會叫人跟我滴血為盟,動不動便稱兄道弟。朋友的素質對我很重要,‘往來無白丁’,我喜歡簡單的人,我喜歡串的人,通常串的人都是比較簡單的人,面面俱圓的人城府必深,試過有個朋友很自衛式地嘗試用言話傷害我,我說:我受得了的。之後他便很要好了,他不過是表面串,其實不是的。”
    
       “朋友,試過幾次面臨利益關頭,我、他都會以自己的利益為出發點,應該是這樣的。雖然當時大家會不開心,當利益衝突沒有了時,便不好互惱一生,應互相了解。不過,有些人是不值得的,不妨因利乘便把他掃地出門。”到目前為止,黃子華的朋友論是最獨特最赤裸最敢言的,“朋友不應兩肋插刀,我不會為他插,也不要他為我插,享受在一塊兒時的歡愉便夠了。友情與愛情一樣,並非替人擋問題。義氣?我最怕這回事,你給人最好的,但是不應要求別人有義氣。”“我跟朋友不會常常見面,但退一步來說,朋友接受我,我很多謝,私底下的我既不特別風趣,亦不特別多笑話,我都相當悶的。”別看黃子華在台上說話快速滔滔不絕,台下的他說話一點都不快,他只是說自己坐不牢。
  
  
  事情未發生之前總是挺好的,可以有很多幻想。
         
  “拍完了《一蚊雞保鏢》之後,你做了些什麼?”我問。“跟著我離開香港八個月,去內地拍《溥儀》。”他忽地捂著嘴巴,“喔,這是我第一次當眾談論這件事。”他演溥儀會是另一種演繹。“一共拍三十集。”黃子華說,“我可以完全脫離我的香港模式,很想嘗試一下,但是我又恐懼……我又恐懼在內地出了名!”“出了名又怎樣?”我莫名其妙。“那我便連內地都不能去了,那麼多人看著我。”他調皮地說。可惜跟《一蚊雞保鏢》一樣,市場反應沒他所想的隆重。
         
  溥儀的一生拍成電影的已有多部,黃子華都奇怪內地有那麼多像溥儀的演員,為什麼偏偏選中個長相不大像溥儀的香港人?“導演成浩說我有種特異的能量,把我的風格完全放棄了便很可惜,怎麼把我及溥儀集成一個整體呢?事前他已做了很多研究工作,打算早點北上跟前朝遺老見見面,打聽一下這個末代傀儡皇帝的事情。”他說:“事情未發生之前總是挺好的,可以有很多幻想。”我本來都代他興奮,黃子華演溥儀應該是個驚喜。不過他沒再說下去,我不曉得他在想什麼。嘟嘟說:“他很神秘的。”女友的事我也沒有問,有個女人不等同互相承認對方。
         
  《奸人堅》是黃飛鴻的故事,他並非演黃飛鴻,演正義凜然的黃飛鴻是加拿大回流的林嘉華,他則變了角,演專門與黃飛鴻作對的奸人堅。
         
  從前黃飛鴻片子中的奸角,必定由石堅飾演。舉凡成功的反派,都是觀眾喜歡去恨的反派,那即是贊賞。黃子華要超越石堅叔叔的根深蒂固“最受歡迎奸人”的地位不容易。演得熟練入骨了,也許黃子華來個“棟篤奸”秀,以解他的棟篤迷之渴,我們拭目以待。

<換襪喪志>代序 by 黃子華

(疑是黃子華為張達明寫的一篇序,回應了當年黃碧雲為自己寫的<一個殘酷的笑話演員>那篇序。估是一九九七九八左右的文字。)


代序


代序應該怎樣寫?
我讀過一篇最好的序。
那是「娛樂圈血肉史」的劇本,黃碧雲替我寫的那篇序。
怎樣好法?
我讀完,便哭了。
今天再拿來看,讀完,還是想哭。
用她的說法,「愴愴惶惶,不可終日」。
自以為決心是一切。她卻把我決心以外的一切妥協,「愴惶」,殘酷的記下來。
我感到愛。

我想,我是沒有辦法寫一篇叫達明下淚的序。抱歉。
十年前我找達明到港台拍一個我寫的「性本善」戲劇——「大個仔」。
劇集出街,道德界紛紛破口大罵,x其老母。非常過癮。
從此沒有聯絡。
差不多十年後,再找達明演楝篤笑。
到他銅鑼灣的散仔公寓處度橋。見到一個遇佛溺佛,遇魚溺魚的浴缸。雪櫃裡發現一枝放射性很強的陳年淘大豉油238。廳中滿佈舞台劇留下的道具和一些幾天沒人認頭的牛腩麵膠杯。最後,在他床櫃裡搜出幾根不知是否趙紫楊留下的紅雙喜,愉快的抽起來,度橋、演出,然後……
達明紅了。
怎樣紅法,人所共知。
只是,由「大個仔」至「楝篤笑雙打」中間那十年,他如何發奮胡渾努力飄泊沾花惹草失意破產,你卻不知道。
我也不知道。
或許,憑著這些文章,背後那「麻甩佬」老百姓的角度,順籐摸瓜,諸君可以略知一二。
至於明天的達明,就如他的作品「說書人柳敬亭」的一幕,柳氐一拍楊柳,從此轉姓換名,闖蕩江湖……
「柳」達明又將如何,看官請聽下回分解。

一個殘酷的笑話演員 by 黃碧雲

(以下這篇,按黃子華的講法:「那是「娛樂圈血肉史」的劇本,黃碧雲替我寫的那篇序。」如果有人出書,不管是誰也不管書是甚麼書,有這樣的序的話,未必是最好的序,但一定是,最真的序。痛到血肉模糊,「真」,比「好」,難能可貴。)


<娛樂圈血肉史>

代序 - 一個殘酷的笑話演員

作者:黃碧雲


她所知道最好的笑話就是卡夫卡的「審判」Joseph K,一天早上醒來,二個陌生人闖進他的房子,說:你有罪。他想,怎麼會呢。到來……他千方百計的為自己找一個罪名,然後受死。

因為恐怖,grotesque,莫名其妙,所以好笑。

她喜歡的笑話還有,一個笑話演員舌頭生癌。夢中情人人原來是女扮男裝。太太因男子有外遇跳樓,男子還會寫悼文:「抑鬱終日,無奈逝去。」

笑話總有這樣殘酷的成份。她流落在紐約,成天在笑話咖啡泡時間,看各式各樣的笑話表演,就像看鬥獸,她想。

我去看「黃子華楝篤笑」也像去看鬥獸──驚心動魄的殘酷,難得是眾人都笑得出。

關於黃子華的記憶,時常都很殘酷。也不記得怎樣開始,斷斷續續,他老在扮羅拔狄尼路及周潤發。穿他唯一的一件舊皮夾克。我們笑他一年四季穿「膠褸」。他又會莫名其妙的講尼采。我們那時還年輕,很容易受到驚嚇,在電視台看見所有其他人每星期做二小時工作,驚懼得面面相覷。後來他又要考司儀,興高采烈的跟我們說這說那,很快讓人否出局。他又去了香港話劇團(他想演哈姆雷特,但有多少演員可以演哈姆雷特,他說。),他老苦笑,三千元月薪,練習生想演哈姆雷特。他演戲我去看他,坐得遠遠的也不禁笑出來;他也實在差得可以。下來二人吃飯喝。他笑:導演叫你怎樣就怎樣。笑得十分凄慘。他轉了職到港台當助導。我們在影印機前相遇,光影一閃一閃一黑一白。他說:我的工作就是影印。忽然又有所悟,說:為了當藝術家而捱餓是不對的。我不知如何安慰,我又是很殘忍的人,只道:影印吧。忽然有一次他很高興,說:我在港台電視劇有角色了。我說:好。他又說:是一個當性無能青年的角色,我應如何演性無能呢?二人也不禁神經質地相視大笑。電視劇演成這樣,沒有看過。

我們有一次合作演戲。我失業,無聊之極。他想演戲(哈姆雷特、羅拔狄尼路)。他自己演的是一個笑話表演,在扮一粒沙,又演一段哈姆雷特,因為表演得十分幼稚,他在練習,我們在旁笑得震天嚮。他回去改了劇本。我叫他:演給來看。他抵恐不肯,道:你們都嘲笑我。我哄他,說:不笑你了。他又在演了。我們禁不住又大笑起來。

表演完畢,我們大伙去慶功宴。他喝了酒,搖搖擺擺的站起來,道:我今年二十六歲,最快樂是今天。因為也演了一個自己的戲,如他所願。我那時也是二十六歲,坐在他對面,喝得滿臉通紅,也很快樂,但內裡又有極尖銳的痛苦與同情自傷,說不出話來,也光是笑。如今還記得。

我離開香港就不再記得黃子華。回來在商台碰到他,衣著整齊入時,油滑了好些。大家十分陌生而客氣。因為隔了時間與閱歷,他不再是我認識的他,而我也不再是我自己。我知道他做電台電視節目,亦不感興趣,實在與我無關。年紀令我對人情的親密疏遠甚至生離死別都看得很平淡。

那時是同事。以前合作做表演時我穿了他一件T恤,還在我家。一次碰到他,道:你的T恤還在我處呢。他在眾人前,忽然道:What do you mean?You mean I went to bed with you?那一剎那我便覺得他很下流。一直耿耿於懷,以後每次見他都避著。實在犯不著。我實在認不得他了。

有陽光的殘酷日子有時會想起他(我認識的黃子華不過是一部份的黃子華),她早上看電視看見他都會轉去別台,她又害怕聽他做電台節目。(我們年輕的日子,時常都有陽光。)

她在黑暗中看他講笑話,關於他的殘酷記憶斷斷續續的浮上來。她所知道他的淒涼日子,都在他的笑話裡面了。她自忖是聰明人,關於移民,同性戀,偶像(李小龍&周星馳&劉德華)的笑話都不會令她發笑,她觸到他笑話裡殘酷的自嘲,便像看鬥獸般的,神經緊張的大笑起來。

表演完畢就去看他,他在後台很frustrated,正如我每次看到他一樣。我們仍然很陌生而客氣。

其實他實在演得好。她便跟誰說,他真的好,那人答:噢,不。他說你只說他「有進步」,你真的沒說他好。那一剎那,那個她認識的他又活過來了;他還是這樣,愴愴惶惶,而且又記得她不經意的一句話,她便笑了。笑了以後又起了惶恐的心情。

他們即使以不同的方法去演繹世界,但她時常覺得與他接近,大概只因為這種惶恐的心情。他們惶恐終日,對整個世界都感到陌生而敵對。他自嘲,她卻變得很Cynical,年年不上心,沒有一句話是真的。在這個他表演殘酷笑話的鬥獸場,他們的生命在此成就了交會點。除外,她一點也不認識他……他說,我要出版一本書了。她說。她想。她答:好。如此這般,寫了序。

對其他人來說,這不過是一本好笑的笑話集。有人買娛樂,有人賣笑話,有人從中賺錢。真的不要太認真。或許黃子華不是想做一個周星馳,管它殘酷不殘酷呢。
 
又或許不。

黃子華不搞笑談讀書 (明報)

難得一篇黃子華淺談存在主義 (Existentialism)。


黃子華不搞笑談讀書
(明報) 2004年


【明報專訊】黃子華棟篤笑的搞笑形像深入民心,《男親女愛》中阿Lok那市井或該說cheap(賤)的形像更令他賺個盤滿缽滿。可是,很少人會留意到他是愛書之人。其實,說黃子華喜歡看書,一點也不奇怪;隨手拈來,在他過往的棟篤笑中,就引用過唐君毅的《致廷光書》、張賢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書作話題的引子。「對我來說,書本甚至是比電影及音樂更能真正投入的世界。」不在搞笑狀態的黃子華說。
  

  愛存在主義書籍
  
   「相對來說,書本更具分析性,這是受長度限制的電影所不能做到的﹔至於音樂,對我來說純粹是訴諸感情;但在書的世界,情感與分析幾乎可以無限長。」若然知道黃子華在大學時念的是哲學,相信也不會懷疑他喜愛分析。
  
   他在加拿大讀大學時,分析哲學更是潮流所在;不過真正「深得他心」的,還是歐陸的存在主義哲學。記者請他帶一些曾影響他的書,他帶了一本讀書時買的教科書:《ExistentialismfromDostoevskytoSartre》(《存在主義──從杜思妥也夫斯基到沙特》)。「這是大學時的教科書,在學校的書局買的,已是一九八二年的事,至今一直舍不得丟棄。」
  
   他說年輕時已愛看有關於存在主義的書,像杜思妥也夫斯基的《卡拉馬助夫兄弟們》、沙特的《存在主義宣言》等都是他的心頭好。其他鍾情的作家如Castaneda、Bukowski等作品,都是在空洞混亂的世界建立一套人生處世方式。
  
   「這類書使我由沒有角度到有一個角度去看人生與世界,不再像風中之葉。它們對我有潛移默化的影響,譬如影響了我某程度的玩世不恭──這也是一個選擇(編按:存在主義者往往提到從抉擇中體驗自由);另一方面,卻令自己這飄渺的人生實在一點:至少它們使我感受到、肯定了存在的實在性,使我提醒自己生命冇taketwo。
  
   有人指存在主義有個問題,就是只高舉抉擇的自由,沒有提供生命的方向;七十年代,台灣就有人因為看了存在主義的書,選擇自殺來「體現」自由。黃子華笑說:「我就是喜歡它沒有提供既定的方向,而讓我們自己追尋。現在的香港,許多人不知存在主義是什麼,也會自殺,好似欠人三十萬就理所當然要自殺,其實背後是很深的空虛。現在香港人傾向沒有選擇,其實是他們看人生的觀點角度沒有出路,他們根本沒有自己(看事物)的角度,哈哈,現在物質就是神,資本主義就是宗教。」
  
  
  好書不妨重復細讀
  
   黃子華說去年工作太忙,幾乎完全沒有時間看書。「這樣,人會很干!很干!我覺得沒有時間思考及吸收的情況下看書,會浪費了一本好書。今年會好一點,於是一有時間就看書。」
  
   他帶來的另一本書是《賈德談人生》,賈德是《蘇菲的世界》及《紙牌的秘密》作者﹔;過黃子華強調這本書的哲學意味不算很重,當中二十篇文章都是關於生命的故事。「其中有兩篇都是講述患上絕症的人,如何面對這世界,我覺得故事的描述很有實在感,值得慢慢細讀。」
  
   「最近相對地看書看得慢了,我發覺真的不需要快,對於一些書,甚至不妨重復地讀。當然,快或慢視乎你是否希望被一本書影響,如果只是為了娛樂,自然不需要(慢讀),但如果你想讓一本書影響你,那就得給它時間。」
  
   「最近我看了幾本書都值得自己慢慢的讀或重復的讀。如《Intinacy》講『我』在離妻別子前的一晚在想什麼,當中有很多話會刺激我的思考,例如作者說『這世界就是很大的裙,你永遠想掀起它來看看。』這句話完全講中了許多青少年的好奇心,而性更是無時無刻給他們壓力與吸引力。另一本書叫《alchemist》(《煉金者》)講一個青年的旅程,在西班牙遇到一個婆婆,叫他到金字塔尋找他的寶藏。故事很簡單,然而當中許多片段都足以讓人坐下來想想,想想自己是否仍可以有這樣的旅程。
  
   自從他看了余秋雨的《山居筆記》後,他繼續追看余秋雨的前作《文化苦旅》,現在正讀他後來的《霜冷長河》。「我覺得書中提到『霜冷長河』的意思很好,很適合我重復的讀:作者很喜歡秋天時結冰前的河,因為所有東西都停頓下來,這段時間讓你也停下來喘息。我想人生的形態可否一年四季抱這『霜冷長河』的心態呢?」

黃子華棟篤笑無炭用 (魚蛋)

黃子華棟篤笑十下十下 (搵食啫)

20080407

晃蕩有時 - 「黎耀輝,不如我們由頭來過。」

正常情況底下,我唔會貼咁嘅POST。但,出動到<春光乍洩>,我無能為力,就貼了。


晃蕩有時
SUNDAY, APRIL 06, 2008

「黎耀輝,不如我們由頭來過。」


L:

半夜窩在別人的沙發,打開電視,正播著《春光乍洩》,在醫院的一幕。張國榮跟梁朝偉說:黎耀輝,不如我們由頭來過。

不自覺地以最微小的聲音跟著戲中的張國榮,唸:不如我們由頭來過。就是,我輩一定懂得唸的對白,一定會記得,兩人在計程車上,張國榮怎樣任性又依賴地挨在梁朝偉的肩膊上。

別人轉過身來,問我,這話有什麼意思。閉上眼睛細想細想。 譬如,我老是希望把衰頹的、膠著的、充滿陳腐味道的感覺攆走。我討厭那種狀態。我寧可一筆勾銷。算了。然後,一切重來。偶而代表再次拾起,有時,即是放棄。

又譬如我姐。姐前幾天來電,說她結婚了,再次。她沒有特別愉快,也沒有特別感傷,只是張羅移居別的城市的事。我忽然想到,她才不過三十多歲,三十多歲卻已造了一個很漫長且附著點點酸楚、關於愛情與生命的夢。前陣子帶她的兒子去吃披薩,耐心看男孩的輪廓,長得極像他父親。我很想但不忍去問,想問他記憶裡有無爸爸,那個,在他很小很小的時候遠走了、沒再回頭看他過一眼的人。他成長,他欠缺。

其後,鮮有地收到姐的短訊:沒事的,妳放心。日後若妳心中有話,定要說出來。淡如水。假如現實生活中真有一種情景,我們能稱之為「由頭來過」,L ,大概這就是了。我不曉得將來,倘若我有話,會不會說,但我慶幸我姐,她還來得及,來得及由頭來過。
Labels: 訴說。, 都是專注。

POSTED BY 劉美兒 AT 12:49 AM

極速互聯網誕生 快寬頻1萬倍 用於科研 7月啟用 5秒下載3小時電影 (明報)

你宜家真正知道,咩叫死唔切。咁趕,你趕住去哪裡呢。


極速互聯網誕生 快寬頻1萬倍 用於科研 7月啟用 5秒下載3小時電影
(明報) 04月 07日 星期一 05:05AM


【明報專訊】互聯網不久後可能淪為過時產物。歐洲科學家推出新世代極速互聯網——網格(Grid),它比現時一般人所用的寬頻上網,還要快上1萬倍,下載一齣電影只需數秒,料將為全人類生活帶來一大革新。

歐洲核子研究委員會(CERN)創建了全球最大「網格系統」,定於7月啟用。用網格由英國 將滾石樂隊歷來出版過的所有唱片傳送到日本 ,只需不到2秒時間。網格的數據傳輸量非常龐大,可容許成千上萬玩家同時玩網上遊戲,以及用低廉如本地通話的價錢,就可使用高清 視像通話。

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物理學教授兼網格項目負責人布里頓(David Britton)相信,網格技術將為社會帶來革命﹕「未來世代的溝通協作能力,可能是我等老一輩人無法想像的。」

網格是歐洲「大型強子對撞器」實驗(見另稿)的副產品。這項實驗所產生的數據,每年超過1500萬GB,相等於2140萬隻光碟,網格項目技術總監杜爾教授(Tony Doyle)表示,由於處理大 批數據需要高電力,不可能集中在CERN處理,必須把它們高速傳到世界各地研究中心來分開處理,但傳送如此大量的數據,會令現今的互聯網不敷應用,甚至有導致全球網路癱瘓之危險。故CERN在7年前便開始研製網格網絡,網格的威力,今年7月啟用時便有分曉。

料兩年增20萬台超級伺服器

目前的互聯網雖然經過不少演進,但始終是由一組電線及路由器系統組成,不少本來只供電話通訊使用,因此數據傳輸速度有限制。網格則沒有這種先天限制,它由電腦專用的光纖電纜和現代路由中心組成,意味沒有過時組件拖慢數據傳輸速度。CERN已裝設了5.5萬台伺服器,預計兩年內將增至20萬台。

建成的網格網絡,將通過光纖電纜,連接CERN至美、加、歐、亞等地11個研究中心。每個中心再利用現存的高速學界網絡,外聯到許多其他研究機構。以英國為例,該國就有8000台網格系統伺服器。CERN高速電腦計算項目主管伯德(Ian Bird)預言,網格的龐大儲存和傳輸能力,可能令未來電腦用家毋須將資料儲存到硬碟,而是改傳到網絡上,可隨時隨地開,掀起一場電腦應用革命。雖然目前一般網民暫時仍毋須使用到網格技術,但很多電訊供應商其實已開始尋求應用網格,例如多媒體檔案傳輸,令一齣現時要下載3小時的電影,未來只須短短5秒便完成傳輸。

星期日泰晤士報

模擬宇宙大爆炸 研究質量起源 (明報)

模擬宇宙大爆炸 研究質量起源
(明報) 04月 07日 星期一 05:05AM


【明報專訊】歐洲核子研究委員會構建極速網絡,並非為了極速上下載影片,而是為了揭開宇宙之謎。科學家將於今年7月進行「超級粒子撞擊實驗」,模擬宇宙大爆炸(Big Bang),堪稱史上其中一項最浩大的物理實驗。

釋出熱力達1萬億℃

科學家在位於瑞士 法國 邊境建造「大型強子對撞器」(Large Hadron Collider),整個實驗場地是一個巨型環形隧道,埋於地底300呎深處(約12層樓高),大得足以讓火車駛過,耗資670億港元建成。原子粒子會在隧道中奔走,實驗裝置會把粒子加速至接近光速,令粒子在全長27公里的隧道內,每秒運行11,245圈,直至粒子相撞粉碎,釋放出大量能量及「碎片」,希望以此模擬宇宙大爆炸發生後一瞬間的情。

專家估計,撞擊一瞬所釋出的熱力,相當於太陽中心熱力的10萬倍,可能高達攝氏1萬億度。科學家相信,透過這個實驗,可模擬大爆炸後產生的首批粒子,科學家尤其想找出希格斯玻色子(Higgs boson)。這粒子是當代物理學的基石,被認為賦予了所有粒子質量。科學家認為大爆炸後的一瞬間,所有粒子都沒有質量,當溫度稍下降後,希格斯玻色子「塞」入粒子中,令粒子變成有質量子(重量)。提出有關理論的物理學家希格斯(Peter Higgs),日前更首次到實驗場地參觀。場地今天起便會對外封閉,為7月的實驗作準備。

然而有些人擔心,這個模擬宇宙大爆炸的實驗會導致世界末日。夏威夷一批環保人士上周便入稟法院,試圖阻止實驗,認為實驗會製造出黑洞,吞噬世界一切,但科學家指這想法荒謬絕倫。

星期日電訊報

這個厲害 英國大學培養出人獸混合胚胎 (法新社)

這個厲害 英國大學培養出人獸混合胚胎
(法新社) 04月 02日 星期三 09:05AM


(法新社倫敦一日電) 正當英國國會還在為胚胎研究法案爭議不休之際,英國紐卡索大學研究人員今天宣布,首次在英國培養出人類與動物的混合胚胎。

這項研究於三月二十五日在特拉維夫的一場演講中首次提出,根據這個位於英國北部的大學所稱,研究結果尚未公開發表或認證,這所大學的發言人告訴「法新社」,他們「還不會宣布這就是最後結果」。

英國國會議員目前正為「人工受精暨胚胎學法案」激烈攻防,這項法案允許為醫學研究為目的,製造人獸混合胚胎。

英國首相布朗所領導的工黨,在三月間允許在道德或倫理上反對此法案的所屬國會議員,可以在今年國會表決時,投票反對部分立法案內容。

這種混合胚胎是將人類皮膚細胞的去氧核糖核酸(DNA)取出,然後注入母牛卵巢的卵細胞內,而這個卵細胞裡的所有遺傳物質已經完全被移除,混合胚胎在實驗室裡存活了三天。

紐卡索大學發言人表示,這項研究可能會在「幾個月內,而不是幾週內」發表。

現階段,研究人員想要創造出這樣的混合胚胎,必須獲得規範此項業務的英國「人工授精暨胚胎學管理局」發給證照,同時胚胎必須在十四天後銷毀。

英國政府表示,允許製造以研究為目的的混合胚胎,在科學上的好處是能協助治癒數以百萬計的病患。

但宗教領袖主張反對這項法案,蘇格蘭 天主教樞機主教歐布賴恩在三月三十日復活節佈道談話中,將這項法案形容為「對人權、人類尊嚴、以及人類生活的駭人聽聞攻擊」,將來法案也會允許進行「科學怪人般」的實驗。

一批9歲小學生全副武裝圖謀害女教師 (星島)

一批9歲小學生全副武裝圖謀害女教師
(星島) 04月 02日 星期三 02:14PM


美國揭發一宗駭人聽聞的學生企圖謀害老師事件,喬治亞州一批只有9歲大的小學生,膽大包天,竟然攜帶全副武器和裝備,包括一把折斷了的牛扒刀、手扣和膠布返回學校,密謀傷害一名老師。幸而他們未真正採取行動,便及時遭到制止。 該批小學生一共9人,在喬治亞州韋克羅斯鎮的中心小學(Center Elementary School)內就讀。有一名學童上周五向老師舉報,聲稱見到有同學攜帶武器進入校園內,多名老師採取行動,對該批嫌疑學生進行問話和搜查,及時粉碎了他們的襲擊陰謀,並報警求助。 韋克羅斯鎮警方發言人卡斯韋爾稱,該批學生要襲擊的對象,是一名教授他們的女教師。別看他們年紀小小,他們行事之前制訂了一套計劃,首先用手扣把該名女教師鎖起,然後用膠布封著她的嘴巴,再用紙鎮重擊她的頭部,必要時可能用牛扒刀割她。 不過,卡斯韋爾稱,部分學生聲稱,那把牛扒刀不是用來傷人,只是用來割斷膠布。即時未知道該批學生為何要對付該名女教師。

喪偶男士 死亡率增5倍 愈年老 結婚愈久 喪偶心碎綜合症更嚴重 (明報)

喪偶男士 死亡率增5倍 愈年老 結婚愈久 喪偶心碎綜合症更嚴重
(明報) 04月 05日 星期六 05:05AM


【明報專訊】喪偶到底會令人有多心痛欲絕?最近一項研究發現,「喪偶心碎綜合症」的確存在,而且證實男性的「心碎」程度遠比女性嚴重——男性喪妻後死亡率劇增5倍,相比之下,喪夫女性只增加1倍。

這項研究由倫敦 卡斯商學院(Cass Business School)進行,研究負責人斯佩烏博士說﹕「我們都知道失去摯愛後,會對生活帶來滅性的打擊,今次的研究還顯示失去伴侶會直接提升死亡率,並從統計學上論證人們在喪偶早期真的會傷心至死。」

喪夫女性死亡率只增1倍

斯佩烏的研究以加拿大 一間保險公司的11,454份人壽保單為基礎。根據研究,女性在喪偶一年內的死亡率,比沒喪偶的同性高1倍,至於喪偶男性在一年內的死亡率則較沒喪偶的男人增5倍。幸好時間原來確實會慢慢淡傷痛,研究報告指出,在喪偶一年後,鰥夫和寡婦的死亡率都會下降。

心理專家說,失去摯愛的人很多時候會染上很多不良嗜好,例如食煙、酗酒以及飲食失衡等,然而令他們死亡率增加的主要成因是心理因素:寂寞難耐,以及隨之而來的心理壓力。

心理學家帕帕祖普洛斯指出﹕「因喪偶而導致的死亡率,在愈年老、結婚愈久的人身上愈高。」為何鰥夫死亡風險比寡婦高?帕氏的看法是﹕「喪偶對老年男性的日常生活帶來巨變,從前他們可能不需要洗衣服和煮菜。」帕氏指出,心理壓力會導致免疫力下降,影響健康,那些在喪偶後認為人生無意義和失去希望的人更是高危一族,「任何有這種狀的人,都應該盡快聯絡心理醫生」。

每日電訊報/每日郵報

每年5700港人吸煙致早死 (明報)

每年5700港人吸煙致早死
(明報) 04月 07日 星期一 05:05AM


【明報專訊】
肺癌、口腔癌、喉嚨癌、食道癌、冠心病 、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禍及胎兒……吸煙對健康的影響絕非靠嚇,本港每年有5700人因為吸煙而早死;每天約有16宗由吸煙致死個案,當中半數是生癌。

港煙民84萬 女性續升

中大藥劑學院教授李前指出,政府統計資料顯示,本港仍有84萬名煙民,佔15歲或以上人口約15%,每名煙民平均每天吸煙13支;另外近年女煙民人數持續上升已引起關注。港大早前發表的研究顯示,因吸煙引起的疾病或死亡個案每年造成的經濟損失多達18億元,有關醫療損失更達35億元。

國際研究已證實,煙民患上肺癌的風險較一般人高出10倍,因吸煙會令血管硬化,煙民患心臟與循環系統疾病、冠心病、血管疾病亦屬高危。本港多達九成的肺癌死亡個案來自男性煙民,同時,吸煙亦造成三成的癌症死亡數字。

好人物﹕他手裏有筆 程翔的獄中閱讀和寫作生涯 (明報)

好人物﹕他手裏有筆 程翔的獄中閱讀和寫作生涯
(明報) 04月 06日 星期日 05:05AM


【明報專訊】
「監獄生活,是一種非人性化、貶低人格的生活,我在獄中有很深的體會……」抗衡被矮化,竭力維持自我尊嚴,是程翔 一千多個日與夜鐵窗下的掙扎;憑心靈治療的書,他曉得調動潛意識、發揮意念維護尊嚴;憑宗哲讀物,他悟出愛與恕的道理,叫他重新站起來;閱讀,陪伴他走出陰霾。

資深新聞工作者程翔因間諜罪,05年被中國政府判刑五載,今年春節前夕,服刑滿一半後突然獲假釋返港;回想起兩年多的漫長牢獄生涯,維持尊嚴、建立生命的意義令他不至於失去自我,因為囚牢不單奪去個人的自由,更易扭曲人性、摧尊嚴。

嘗過牢獄滋味的南非第一位黑人總統曼德拉,為要保持自己的一份尊嚴,決定把衣服洗得乾淨,把院子打掃得一塵不染,他認為一個人能夠成就豐功偉業,固然值得驕傲,但當身陷囹圄時,能夠把瑣碎之事做好,也一樣能夠為自己尋回尊嚴。程翔的方法則是冥想:「妹妹帶了很多有關心理治療的書給我,其中有些書教你如何調動潛意識發揮自己意念的力量(mind power),抗拒一些足以矮化人、令人缺乏尊嚴的做法;而我是通過冥想,調動意念的力量作出抗衡,這才可保持在監獄中的尊嚴。」

成為階下囚後,程翔深刻體會監獄非人性化的一面,「我看到很多人蹲下來替獄警擦皮鞋(獻媚),但之後通過bully其他人表現自己的高大威猛,欺凌其他囚犯,這是很扭曲的性格,亦是分裂的人格」。

文王拘而演《周易》

維持尊嚴的另一方法,是建立生命的意義。

「妹妹給我一本名為Man's Search for Meaning的書,它很強調需要找出生命的意義。這書作者Dr Viktor E. Frankl是奧地利的猶太人,二次大戰時被納粹黨關在集中營,雖然他有三次逃命機會,但仍決定留下來;身為醫生的他很想留下來照顧完全無生存希望的囚犯」。

作者被尊稱為第三代心理學家,追尋的也是更高層次的動力。第一代心理學家相信人對個人歡樂的追求就是生命的動力,第二代則認為人對權力的追求才是生命的動力,至於Dr Viktor E. Frankl就相信,人對生命意義追求構成生命的動力。程翔很認同他的觀點:「他堅信留下來照顧一些瀕臨死亡或無希望生還的病人,就是他生命的意義,所以即使有機會離開集中營重獲自由,他亦放棄,這樣對生命意義的追求,使他在缺乏尊嚴的環境下重新樹立做人的尊嚴,這一點我非常認同,我亦嘗試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協助獄中朋友解決問題」。

與程翔同禁於同一囚室的,有殺人犯、毒販和貪官,在監獄內粗口是普通溝通語言,但他沒說粗口,還經常說早晨、對不起或「唔該」,令其他人對他側目。他說:「很多快將刑滿出獄的朋友看到自己習染不良的習慣,如講粗口、不注意禮貌,完全無準備重建做人起碼的禮貌、儀容的注意,這根本無可能出獄後很快融入社會,因為他們的一舉一動已經告訴人他們是監犯,很易遭受歧視,所以很多快出獄的朋友,都會來找我談這方面問題,甚至希望我能協助他們重建人與人之間基本的禮貌和言語習慣,我都盡量幫忙。」協助其他囚犯建立信心、重投社會,是牢獄中程翔的生命意義。

這種正能量的背後,蘊含不少信仰對他的教誨。

在獄中程翔信奉了基督教,讀過聖經兩遍,它教導「要以微笑面對痛苦,以謙卑面對狂妄,以關懷面對踐踏,以禮貌面對粗暴」。

宗哲書可說將程翔從深淵中拯救過來;05年的8月當他被鎖上手扣,「砰」一聲關上拘押所大閘門時,他形容:「那一刻的心碎了」。絕望幾乎吞噬了他,輕生念頭曾經閃過腦海,就在孤立無助的情緒低潮,他很有衝動看《易經》:「因為太史公曾講過一句說話,就是『文王拘而演周易』,即是周文王在被監禁時才演化了現在看到的整套《周易》,我很想在《周易》中,嘗試找出人生道理」。

《易經》中有占卜功能,程翔亦為自己卜了一個他形容為「起死回生」的卦:「因為它非常貼切地解釋了我的處境,亦由頭到尾充分肯定我一生所做的事。」例如其中有說「志行正也」,程翔相信他立志做傳媒,為大多數老百姓的安定和平穩定努力,並作相關的行為是對的。唯一令他不明白的是為何有錯,後來他想通了「錯在位不當也,當時我在考慮位不當……是否指我不在其位而謀其政呢?是否我並無某方面的授權但參與調停兩岸糾紛呢?」令他最大安慰的是,它提及若是位置放對了,他所做的就是「大君之賢」,高尚人的行為。

他相信這卦是上帝給他一個信息:「你所做的事有天知」;就是這信息將程翔從自尋短見的邊緣抓回來。

除了《易經》,《道德經》、《聖經》、《佛經》、《圓覺經》、《金剛經》等程翔都有細嚼,他說 :「佛教、道教及基督教三方面的經典著作能給我很大精神力量面對逆境」。在獄中選擇了基督教的他說:「宗教信仰來得很自然,是一種心靈上的需要,我並非看了很多不同教派的書,比較過不同宗教後選擇了基督教,我信基督是一種心靈需要,當我在非常絕望之時很想能與人對話,忽然間我發覺可以與神對話,向耶穌說話,於是我很自然地進入了祈禱狀態,在這情下我取得內心的寧靜,更重要的是感受到祈禱的力量」。

憑《聖經》 輕裝上陣

他憑聖經的三個字「信望愛」,得以在這場災難中重新站起來,他說﹕「聖經內關於愛及恕的教導,令我很坦然地面對這次災難;看罷後覺得需要用愛包容所有的人,包括傷害我的人;用恕來化解一切仇恨,包括造成今次災難的悲痛;當我懂得用愛及恕化解心結時立刻輕鬆了許多,不再需要為一些不開心的事糾纏,可以輕裝上陣,不用總是背負一些包袱,這是聖經對我最大啟發」。

牢獄中他很有寫作的衝動,但在監內並無寫作的條件,因為勞動時間很長,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每日不足兩小時,他說:「短短兩小時很難很系統地寫東西,所以唯有不斷寫筆記、讀書感受」。一千多天寫下十多本筆記簿,記載的不單是書本的讀後感,更有獄中的生活、度過困境的辦法、以及他對自己這案件作為經典案例,用以說明中國司法制度未來的改革方向。

翻開筆記簿,看到的不單記錄了文字,亦劃了手掌及一些符號,獄中點滴盡錄其中,這些筆記簿對程翔極之珍貴,所以在假釋前獄警一度取走他的筆記簿時,令他十分心痛,幸好一天後歸還;他想,可能是當局在出獄前須檢視他一切的文書記錄。

走過人生的低谷,嘗過牢獄之苦,獄中讀物,成了程翔黑暗中尋找明燈的工具;而這十多本筆記簿,則記載了傷痛、盛載希望,程翔希望有一天可以出書與讀者分享所思所想;或許,這也會為讀者帶來的深刻的啟示。

Xtra.info

香港電台電視節目《閱讀解碼》,由4月5日起,逢星期六晚上7時,無電視翡翠台播出。港台網上直播及可供重溫(http://tv.rthk.org.hk)。

文/鄭秀慧

編輯:陳立衡

Into the Wild﹕走出箱子以外 (明報)

Into the Wild﹕走出箱子以外
(明報) 04月 06日 星期日 05:05AM


【明報專訊】
每天帶在身邊的ipod反覆播《Into the Wild》的電影音樂,Eddie Vedder的曲子像荒野的呼喚,這是我最近看過最能提振精神的一部電影,更難得是辛潘把本來可以弄得很悲情的題材處理得不沉重也不過分浪漫。是的,我不太願意人家說這個獨自上路的男孩最終死在阿拉斯加的故事是悲劇(確實有很多人這樣寫),這麼說每個生命都是悲劇了,因為每個人總難免一死,只是遲與早。

是否必須繞過死亡,人們才能肯定旅程的意義。或許這是一部需要PG指引的電影,給心智太成熟又因循的成年人Parental Guide。我想把這些精神帶在身邊,提醒,城市生活或許還有另一種可能,而且不必去到荒野。

—亞歷,你為什麼想去阿拉斯加?

—因為我想試,在最原始的自然環境生活,看看人與自然的環境。

—就只有人類與自然?

—對,只有人類與自然。回到最根本。想看人本來是怎樣生活,想接近最自然的聲音,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呼喚。

—是反社會嗎?所以你改掉名字、把錢捐出去、拋棄車子?

—我不是反社會,我只是試走出去,走出這個人為建立的社會。拋棄外在的東西,幫助我更堅定,我不需要這些東西來定義我在社會的位置,一無所有地上路會讓我看得更清楚。而且……我只想變成一個更美好更善良的人。

—亞歷,你很勇敢,但我想很多人會認為你很天真很傻,他們害怕……更何,你……死了。死在荒野。

—是的,本該來一趟「榮歸」的,哈哈,算我唔好彩。但是,I have had a happy life。謝謝。


熱愛思考 無關反社會反建制

我想像我和亞歷,不,Christopher J. McCandless出現上面的對話。亞歷是他後來給自己改的名字,全名是Alexander Supertramp。大學畢業後,這個美國 男孩拋棄家人、拋棄哈佛、拋棄日本 車,把全部積蓄捐給慈善機構,開始上路,在流浪中發現真正的自己。他不是一般反社會反建制的嬉皮士,他有明確的目標,喜歡的人物是梭羅與Jack London等。他把他們的書帶在身邊,像是導航燈,卻不時依照自己心意修正前人的智慧。後來,獵人在阿拉斯加一輛荒廢巴士找到他的屍體,還有他的日記,那是1992年8月。曾有壞孩子之稱的辛潘得到他家人的批准把故事拍成電影,就是我在香港電影節看見的版本。

亞歷的故事很容易落入某種典型流浪與反叛青年的窠臼,尤其是他好像真的有許多成長心事與難解的家庭鬱結。而實在,亞歷不是聖人不是完人,他只是熱愛思考,喜歡探問天地,嚮往更高層次的生命追求。他的經歷,是一段關於追尋與實踐的,現代流浪者之歌。

紀錄青年單騎入藏 台灣 熱賣

流浪者的路上,或許有各式各樣的同道人,以各式各樣的方法與時間長度,走完一段旅程。

這兩個月,台灣書市最熱賣的一本書,叫《轉山:邊境流浪者》。作者謝旺霖二十多歲(與亞歷出門的年齡差不多),拿向林懷民「流浪者計劃」申請得來的一筆錢,獨自騎單車走入西藏 。書內記錄了他在路上的心情與反思,蔣勳替他寫的序期盼這只是一個起點:「或許旺霖的書會是一個運動的開始,台灣的青年讀完,帶書,都紛紛出走,走向他們各自孤獨的旅程。」書果然賣得很好,不知是不是真的打開了一道缺口。

翻書,看這個台灣男孩在路上一邊害怕得要死一邊感覺生命的奇妙而他的文字卻愈來愈沉靜,我忽然想起一年多前,電子郵箱曾經出現一個陌生男子的來信,他在我的網誌留言,原來那時候他正獨自騎單車穿越西藏,可能猜想我會是一個不錯的讀者,就樂意跟我分享他在途上所見所感,有時也附寄一些美麗的高原照片,讓人神往。我喜歡讀他一站又一站寄來的travelogue,除了因為那手漂亮的英文,還因為那個在途上,漫行於天地之間的身影。我不知道他是誰,只理解他忽然想要離開原有生活軌,走走就上了山。後來,大概是一個多月後,旅程結束了,他或許回到了香港,或許到了另一個遠方。最後一封他寫給我的信只說,生活安好,一切無恙。

那個旅程,可能是西藏單車男人生其中的一個假期,此後不知會不會再有。亞歷在阿拉斯加熬過一個冬天之後,選擇了離開,回家。就當他想通了吧,總之他已經在荒野找到所需,他已經找力量,或者說,一種態度,可以back to the society。諷刺的是,悲劇的意義此時方才登場:生命不由人選擇。冬天完了,他也渡不過融了冰的河流,終給圍困在荒野。只能選擇離開:抹抹身,擦擦屁股,換上褲子,穿戴整齊,留字感謝世人,署名是給爸媽記認的名字,連名帶姓一字不漏,走得清清楚楚。再看一眼藍天,帶笑離開。

出走可以是改變日常秩序

不是漫無目的。不開步走,永不知道面前有什麼。

我想說的是一種跳出桎梏的精神,與浪漫無關。再推遠一點(或拉近一點),流浪,或出走,也不一定必須是地理與空間的移動。或許只是某種常規的擾亂,某種日常秩序的改變,某些因循思想的丟棄,某個視野的開闊。總是有別些可能性,總是有些可以搗蛋的理由。年輕時沒有做過,年老時也不必規範自己。

甚至不必用理論來規範自己(畢加索不會有了立體主義和抽象主義才去畫畫),不必計算「機會成本」來確保自己作出最佳選擇,犧牲值最低。
只要唔偷唔搶唔傷天唔害理,斷估唔拉,毋須任由自己迂腐到底。

—亞歷,你可以告訴我,這一切……有意義嗎?

—如果你只坐在那裏什麼也不做,會比這更有意義嗎?你先爬上山來,我再跟你說。

亞歷邊走邊唱歌:

Society

You're a crazy breed

Hope you're not angry

If I disagree

……

文:塵翎

編輯:楊泳森

五音筆傳 映畫音樂系列之二﹕配樂聖手陳勳奇 (明報)

五音筆傳 映畫音樂系列之二﹕配樂聖手陳勳奇
(明報) 04月 06日 星期日 05:05AM


【明報專訊】
陳勳奇,有導演、演員兩種身分,因為王家衛,影迷對他認識多了,甚至覺得他能夠為電影創作魔幻配樂有點不能置信。

這些年來,陳勳奇已較少配樂,可這無損他在香港配樂界的重要地位。今天,依然有不少導演(像曾志偉、爾冬陞等)找他為自己作品裏的音樂「補鑊」,讓他「妙手回春」。這個從邵氏電影時代走過來的配樂家,創作無數,看幾代變遷,說來,他是一部會走路的電影音樂歷史書。

很簡單,只要你隨便找來一些邵氏時期的名片來看,音樂一欄,總會看到幾個熟悉名字。其中一個叫王福齡,那是陳勳奇經常掛在口邊的師父——五十年代南來香港的國語片作曲/配樂家,著名作品包括《不了情》、《紅樓夢》、《白蛇傳》及《獨臂刀》等;另一個叫陳永煜,也就是陳勳奇的原名。

很多人都知道陳勳奇曾經為王家衛的《重慶森林》、《墮落天使》、《東邪西毒》配樂,這幾張原聲甚至成為潮流指標。可是,沒多少人知道,他也曾為張徹的《刺馬》、楚原的《七十二家房客》、李翰祥的《金瓶雙艷》、劉家良的《神打》配樂,合作過的都是當時得令的著名導演;一直橫跨至八十年代,伙拍的導演還有成龍、洪金寶、吳宇森等。不過,真正叫人記得陳勳奇做音樂的,還要多得王家衛。難怪他總笑說:「多虧王家衛的電影,有很多人找我簽名,找我的音樂,我因為王家衛,再紅一次。」

永記師父王福齡

從小沉迷電影,陳勳奇形容自己讀書不成,卻一心想踏足電影界。他想過當電影廣告板繪畫師、做過電影膠片印員,最後經親戚介紹,十五歲考進邵氏的音樂錄音部門當童工,跟師父王福齡邊學邊做。他說,當時最重要是可以入電影行,義無反顧。努力學習是陳勳奇的不二法:「我入行時不懂音樂,連唱歌也五音不全,唯一是熱愛電影,師父見我這樣,就二話不說收了我,用心教導。」

每次說到師父,陳的雙眼充滿神采,亦師亦父的感情,一直長存心底。「我跟父親沒有多少感情,但師父一邊教我工作,一邊教我做人,我們是知交。」一九九八年,當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頒發終身成就獎給王福齡的時候,由於他已經離世,王氏一家也早移民美國 ,出席代表領獎的,正是陳勳奇。當時,他把師父生前的重要作曲想法轉告在場人士:「師父說,作曲最重要是旋律、感情,一首優美動人的歌曲,聽眾定會記得,可以歷久不衰。」這也成了陳勳奇多年來創作音樂的規條。

從音樂工匠做起

但電影配樂不單是作曲,還是一個畫面跟音樂的「對位法」(counterpoint)。

陳勳奇說,管你是音樂系碩士博士,並不代表你懂得把音樂放進電影。從一九六七年至一九七九年的十二年間,陳勳奇跟隨師父學習,不斷從經驗中實踐。當時邵氏最看重國語片的音樂,尤其黃梅調電影與歌舞片,王福齡多為這些電影主理音樂。至於其他電影大都用非原創的「罐頭音樂」入戲,與其說創作,不如說當時的陳勳奇從音樂剪接做起。

「最初還未有機會創作音樂,反而聽了很多外國原聲,我的好處是每聽過一段音樂總會牢牢記得,於是隨時知道該用那段音樂配置在畫面上。」除了考慮音樂的出場與結束,還不時給音樂配合畫面節奏作延長或刪短等剪接技巧,也是這段日子,加強了陳勳奇對音樂入戲的知識技術。

「其實,當時我充其量不過是音樂工匠,反而後來有一些東南亞獨立製片人找我做音樂,自由度大多了,可以作曲,又能賺取外快。」陳勳奇這個名字,也是當時改的,好方便他外出「秘撈」。

配樂不是還魂丹

入行久了經驗愈加充足,加上成績甚佳,大小導演都主動找陳勳奇為電影配樂。

「當時每一個導演都『拍膊頭』說:『Frankie,部戲拍得唔好,你做好啦!』這句話對某些導演來說是謙虛,但對有些人來說就真係……哈哈,有些導演拍片草率,永遠只希望我用音樂補救,我當時最常用的字眼是「還魂丹」,他們都當音樂是壞電影的「還魂丹」,咁就慘啦!你部戲本身拍得不好,我的音樂再好,人家也不過是入場聽音樂吧!沒用的。」

有時候,陳勳奇比起某些導演更懂得把音樂入他們的戲;也有時候,他會給某些導演的想法當頭棒喝,對配樂改觀。

「舉例說,同樣是喜劇,許氏兄弟與吳宇森就有不同的處理,他們對電影音樂的要求不同。阿Sam的戲很多時都會親自配樂,有很多punchline都是用『嘩——嘩』的音效,比較通俗,好像《鬼馬雙星》就有很多;但吳宇森最討厭這些,我曾經幫他做過《大煞星與小妹頭》,當時他跟我說:『Frankie,唔好再嘩——嘩』,於是我反問該怎樣,他說:『我要那種能夠帶動劇情的音樂就成了,這場戲已經很好笑,不用嘩——嘩,觀眾都會懂得笑!』你可以看到他對自己的電影很有信心,引伸來說,其實是電影風格的問題。」

歡喜冤家王家衛

跟吳宇森一樣對自己電影滿有信心的,還有王家衛。

「王家衛很相信自己的一套,他喜歡不時拿走我的音樂,又或者把我替某段戲寫好的音樂放在另一場,不要說我,就算他跟劉鎮偉在《天下無雙》也曾因為音樂爭論。當時王家衛說我的音樂不對,劉鎮偉則覺得對。這其實也是配樂有趣的地方,說到底,有些東西很主觀,怎樣配也可以,當然,好與不好,有沒有為影片提供昇華作用又是另一回事了。」

文:羅展鳳

攝影:劉峻陶

場地提供:Page One(Festival Walk)

編輯:梁詠璋

李柱銘

人老,尤其當人在政圈流轉最後走人,好無陰公。佢就算廢柴,都花了幾廿年去到廢俾你睇。唔讚都唔洗屌囉係咪呢。

陳方安生﹕給李柱銘公正評價 (明報) 04月 07日
李柱銘:抱民主及回鄉夢 (明報) 03月 28日
李柱銘預言公民黨或當泛民領軍 (星島) 03月 29日
「公民黨可領軍泛民」 李柱銘讚友黨「好好多」 (明報) 03月 30日

陳太:港報刊自我審查惡化 (明報)

陳太:港報刊自我審查惡化
(明報) 04月 05日 星期六 05:05AM


【明報專訊】
立法會議員陳方安生昨日在新加坡 傳媒頒獎禮活動上發表演講,指香港回歸10年來,香港傳媒的自我審查有增加趨勢,有別於「傾向性」的傳媒自我審查,現今傳媒自我審查變得「隱藏及狡詐」(insidious),故難以評估在對外聲稱「政治中立」的報刊中,有多少因作出具批判性的分析而受壓制。

陳太 昨晚在新加坡出席新傳媒集團的第三屆周年新聞頒獎禮,並擔任主講嘉賓。陳太指出,現時在香港購買一份左派或親政府的報章,讀者可知道新聞或評論會有所傾側。難以估計的是,現時報刊東主可能因顧及在內地的生意利益,又或不想冒犯中央,因而壓制報刊所作的具批判性分析。

她又認為,有本港報刊在「不自願」情下作自我審查,例如報刊展示批判香港或中央政府的形象,即可能面對難以吸納廣告及相關收益的結果。所以,報刊東主知道如要發行批判政府的報刊,就必須先要有「大荷包」作財政支持。

指報評會無法有效監察傳媒

另一方面,陳太指出香港報業評議會成為法定組織,一直受到拖延,無法有效發揮監察傳媒的角色。陳太建議本港可考慮效法成立「英國 傳媒投訴委員會」等自願組織,由媒介代表組成,以處理涉及傳媒報道的投訴。

20080403

暗黑的卡夫卡 - 後現代腦殘療傷系美少女

如此年代,沒有一個人不無聊。最荒謬的城市現象,原來是以無聊克無聊。


暗黑的卡夫卡 - 後現代腦殘療傷系美少女

20080402

什麼人訪問什麼人﹕雲翔:我怎可比別人做得更多?(新丁篇)(明報)

什麼人訪問什麼人﹕雲翔:我怎可比別人做得更多?(新丁篇)
(明報) 03月 30日 星期日 05:05AM


【明報專訊】
《無野之城》在香港國際電影節作世界首映,可能是香港第一齣講述棒球的電影。正如主創人所料,觀眾的第一個反應的確是:「乜香港都有棒球代表隊咩?」第二個反應可會是:「裏面有幾成真,幾成假?」─尤其看到很有camera face的棒球員在沙灘上、在球場上裸跑;尤其看到男更衣室內外種種風光……

雲翔是這齣傳奇之作的監製、編劇和聯合導演。沒有他,便沒有這個夢想。他參加「毅行者」凡十多年,開電影公司乾脆便叫藝行者。他是一個這個年頭還會拿血汗錢拍自己電影的男人。

問:你自己打不打棒球?

答:我不是棒球運動員,但喜歡看。十多歲時在銅鑼灣已經結業了的三越百貨看日本 棒球漫畫《我和我的九人甲子園》,從此便迷上了。將來有機會我也要把這故事搬上銀幕。

問:你怎樣結識這群棒球員和教練?

答:我有朋友在香港棒球總會工作,找上剛從澳洲回來的我,說想為香港棒球隊拍一齣宣傳片以推廣本地棒球運動。但我和球員談過之後,發現他們很有自信,很淡定,而且本身生活都很有趣,除了棒球,不少還有藝術嗜好。他們的路向和香港金錢至上的主流生活價值完全相反,不問收入,在一項沒有人注意的運動上投放大量時間和金錢,很激情,便覺得為他們拍一部宣傳片或紀錄片未免太浪費了。既然他們都在等待球場上一個奇蹟,我便想:有沒有另一個創造奇蹟的可能?便是讓他們當演員,拍出他們自己的故事。

五改劇本 發行商滿意才拍

問:你在別的訪問中曾多次說過希望借本片令更多香港人認識棒球,然而,《無野之城》首映之後,一些觀眾對裏面出現那麼多的男性胴體感到困惑,加上片中棒球操揀和比賽的場面不多,不太像同類勵志或運動片,於是部分網民便指摘你有掛羊頭賣狗肉之嫌。

答:我拍電影當然有自己要說的話;棒球是其中一部分。其實我也想有多些棒球場面,但2007年1至3月拍攝期間,我差不多把全港所有空出來的場地都租了,還是不夠,再下去便要向足總借場。我也想拍多一個月,處理好比賽和操練情,但香港是「無野之城」啊!真的沒有這個資源,而我也不是要製作教育電視,一心拍一部認真的電影便是了。

問:你心目中認真的電影應該是怎樣的?

答:首先要有劇本,港產片以前實在有太多沒有劇本便開拍,現場「飛紙仔」的習慣。這樣我不能接受。這個劇本寫了5版,給很多行家、朋友和發行商看過,他們都感滿意才開拍;其次要有好的導演,拍年輕人的故事,香港誰比劉國昌先生更合適呢?另外,選擇拍攝場地、後期製作都十分重要。我們花在配樂上的資源便不少。那6首歌的重唱版權我便用了二十多萬。

問:你說是羅文的《朋友一個》、陳百強的《當我想起你》、黃家駒的《喜歡你》、張國榮的《春夏秋冬》、梅艷芳的《夢伴》和光良的《童話》?

答:嗯。《童話》是棒球隊員集體愛唱的歌,另外5首則是配合劇情挑選,同時借機抒發對那些逝去歌手的懷念。

始於2003的失落與傷感

問:你覺得棒球員像那些歌手嗎?

答:當然不是覺得他們會像那些歌手英年早逝。而是我想到:他們的球打得不錯,但打了十多年,今天如果有什麼成就,也是靠他們自己掙來的。如果最終沒有又怎樣?是那最後歸於無的感覺……


問:所以你不單不斷插入打上早逝歌手名字和生卒年份的畫面,還插入孔子、惠能、老子的名句?不過那句「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好像不是老子說的?

答:黃仁逵(本片美術)也已告訴我了。其實我最喜歡的是孔子那句「未知生,焉知死」……也許,我根本便是一個很沉鬱,很悲觀的人,因此想借儒、釋、道三家的思想來振奮一下,也許我犯了新導演的通病─有太多話要說。

問:《無野之城》由2004年開始籌備拍攝,又是關於「失落」的,和2003年有什麼關係沒有?

答:正是關於2003的。在短短的一段時間內,我們失去了那麼多東西。我很記得SARS期間,整個城市都很靜,尖東是完全寥落的。張國榮死那天,我真的以為是愚人節惡作劇。那天我駕車回家經過中環,計算時間該便差不多是他跳下來時。那種不確定感,強於1997。我剛認識棒球員們的時候,他們和我提起那一場對斯里蘭卡的亞洲盃比賽,滿以為會創下紀錄性佳績,結果好夢成空。他們有人說時還在哭呢。我一聽便想把這些失落和傷感聯繫起來。

問:2003年你正在做什麼?

答:正在澳洲坐移民監。我本來是IT人。趁在澳洲時便學習拍電影,拍短片。由於我有很多影圈的朋友,之前我已了解香港人是怎樣拍片的,這一次其實是讓我明白外國人如何製作出一部電影。

問:是對電影的熱情令你不惜獨資拍攝《無野之城》?在這個市道,大家都在說拍電影等如把錢傾入大海……

答:我從13歲做到30多歲,儲蓄了一點錢;投資股票,也賺了一點。我以前雖然是做軟件的,但興趣卻是音樂和中國文學。會考 我中國文學拿A的啊!電影,正好能有效結合我的興趣。怎麼說呢……我是一個多愁善感的人,常常有很多感覺,也常常很想和別人分享這些感覺;要跟多些人分享,最好便是拍電影了。朋友起初也以為我一定會寫小說了,畢竟寫小說較便宜。(笑)我也寫過一些短篇,但沒發表。以前我也搞過出版,出版過一些會考練習之類的書,銷量不錯,朋友還因此患上肝炎。從那個經驗我曉得,不是那麼容易找到發行商,將你的書放在書架上;即使放上了,讀者拿上手讀的機會也不見得高。電影呢,除了在戲院公映,還可以透過DVD、VCD,有多些人看。

問:你有什麼心儀的導演?

愈辛苦愈開心愈踏實

答:艾慕杜華,他所有作品我都喜歡!如果我能拍出像《慾望的規條》這麼樣的作品便好了。還有彼得格連韋納,他的節奏、題材……裸體可能便是受他影響。他的《淹溺三六九》裏,那教士眼看海水湧進小艇,仍划動不休的場面,拍出了對人生一種極端的灑脫。

問:《無野之城》董敏莉飾演的自殺少女,可是你的代入位?

答:我小時經常想及死亡。以前很怕死,現在不怕了,即使明天便死也無妨了。過了40歲還死不了,卻在經歷自己所愛的死亡,不禁想:可能死了還好。某種意義上,拍電影也是我傷感的另一反射。你知道嗎?我最近有一個奇怪的想法,想在電影中綵排自己的喪禮。一般的喪禮都會說死者的好話,我想換另一個做法,規定出席者只能講我的壞話。這樣一直講下去,會否最終發現,壞話說盡了也不過如此,得出「我也算好人」這結論?

問:聽說你下一部作品便要到死海去拍?還找了邱禮濤合作?

答:我下一部電影叫《永久居留》,講一個基男愛上了一個直男,也講一個常害怕自己活不到30歲的男子,對來生的看法。

問:似乎有很多你個人的情懷放進去?

答:我人生還有很多想拍而未拍的題材。怎麼說呢?我是一個欠運的人,過海關排隊永遠排最長那一列,抽獎最好的一次便是抽到機票和弟弟一起去了日本……我不期望比別人幸運,刀仔能鋸大樹之類,反而愈辛苦,愈感開心,愈能給我踏實的感覺。今天的人常動腦筋如何用最少的勞力換最多的報酬,我呢?則常在問:「我怎樣可以比別人做更多?」

什麼人答?雲翔

原名鄭云翔,曾被譽為「香港土生土長的電腦英才」,自小家貧,13歲開始打工幫補家計,當過數據輸入員、電腦程式員,1994年獲公開大學電腦學理學士學位,曾任香港最大軟件集團「天時」的營運總裁。自資拍片之餘,還粉墨登場,脫光衣服在處女作《無野之城》男更衣室亮相。他說他信命運,但不會看命書。

什麼人問?朗天

文化策劃、傳媒工作者、編劇、影評人。近作《村上春樹與後虛無年代》、《後九七與香港電影》、《潛行之恨,或愛》、《自戀的命運》、《行者之錯步》等。

文﹕朗天

編輯:周瑮





無野之城小資料
(明報) 03月 30日 星期日 05:05AM


【明報專訊】
監製:雲翔
導演:劉國昌、雲翔
編劇:雲翔
演員:梁宇聰、香子俊、林苑 、董敏莉 等

由香港棒球代表隊成員及教練演回自己,在銀幕上展示他們生活上的理想和熱情,以及參與棒球運動的苦與樂。主投手梁宇聰和投手香子俊同一天生日,被同一個女子愛上。一個少女半夜在路邊幾乎被阿聰撞死,以後便闖進了他生命。決戰前夕,阿俊突然向阿聰表白,他對他有了感覺……

神女有心 笨男多無夢 (明報)

雖然大家都知道媽媽是女人,但又的而且確,我們總不能赤裸裸地叫媽媽脫清光把她看個清楚,肯定她是個女人。


神女有心 笨男多無夢
(明報) 03月 31日 星期一 05:05AM


【明報專訊】
女士向心儀男士暗示卻無功而還?千萬不要灰心,不是你魅力不夠,可能只是男方呆笨「發雞盲」而已!美國印第安納大學一項調查發現,男士對接收女性「愛意暗示信息」的能力,實在太不敏感了。印第安納大學研究員是次邀請300名男女大學生,測試他們接收「愛意暗示信息」的能力。研究員給學生看一些女性表情的照片,他們需把照片分類成「友善」、「熱情吸引異性」、「傷心」和「拒人於千里外」。在準確判斷相中女性心情上,男生得分較低,他們尤其分不清女士是「老友」還是「熱情」,很多男士會把女性的「熱情暗示」誤當成只是「老友」的表現,反而把真正的「老友」舉措,視作愛意暗示的身體語言。調查將於新一期《生理科學》出。
如何判斷「神女有心」?

 眼神﹕她向你望過來。當你留意到她的視線時,她立即望向別處,但之後又一再向你望來

 談話﹕她走過來問好,主動打開話匣子

 發問﹕她問關於你的事,想知道跟你有否相同之處

 微笑﹕她向你微笑,並有眼神接觸,流露愉快表情

 身體接觸/逗弄﹕她在說話時扶你的手臂或肩膊,並就你所說的一些話,逗弄得你很開心

星期日郵報

Ticklish - 追星

3/15/2008
追星


在金錢與權力的重圍中
分享詩歌的榮譽與悲哀

嘉賓:北島 翟永明 歐陽江河 黃怒波 鄭單衣  李陀 黃子平 汪暉  唐曉渡
   主持:葉輝
  
  地點:商務印書館尖沙咀圖書中心(美麗華酒店商場2 樓)
   時間:三月十五日星期六 下午5:00 -7:00
  
   主辦者:《今天》雜誌社 牛津大學出版社
        中大出版社   商務印書館
  
  
  邀請信
  
  醒來:北方的松林─
  大地緊迫的鼓聲
  樹幹中陽光的烈酒
  激蕩黑暗之冰
  而心與狼對喊……
  
  
   今天,詩人所要面對的,不僅是專制的黑暗,還有商業文明的冷漠。一邊是唯物主義的盛宴,另一邊是科技文明的瘋狂。詩歌,自由,心靈,存在,完全成了被邊 緣化的陌生世界。就詩意的存在而言,世界是瘋狂的。而對發瘋的世界來說,依然在寫詩依然要存在的人們,才是瘋子。當今的世界,不在於有沒有而在於究竟誰是 瘋子。
  
  現實永遠比文學沉重,有時候,問題的提出也許比答案本身更為重要。在庸俗的商業炒作、品味混淆不清的年代,在金錢和權力的重圍中,且讓我們一起,分享詩歌的榮耀與悲哀。
  
  堪稱當代中國最著名的詩人:北島、翟永明等朗誦詩歌,為自己的時代,也為別人的時代發言。著名評論家李陀、黃子平、汪暉等,跟我們一起探討:詩歌對於現代文明和當代中國人來說,究竟具有什麼意義?對誰有意義?判斷漢語詩歌價值的基礎是什麼?

by TSW,或鄧小樺 @ 3/15/2008 03:44:00 AM

Kanbukai - 不屬於自己的事情比想像中多

28th Feb 2008
不屬於自己的事情比想像中多


她關心是不是有什麼事情令我的工作質量不再維持在頂點。
她說既然那麼愛吃薑醋,加把勁,吃自己的。
有時夜半躺在床上,自己也為自己著急,怎麼老是不能入睡。
她說,喜歡又唸得來,怎麼不去進修?
舊同學詫異我怎麼仍然沒有轉工,面上滿是為我黯淡前途惋惜的表情。
她問,買了藝術節/電影節沒有?怎麼還沒有!?
他問,考了車牌沒有?一技旁身也是好的。
成名要趁早,仔要趁嫩生,伴侶最好未畢業定下,工要轉得快爬上去,書要在壯年讀。很多人都做到了,真為他們高興。
這些期望沒有一項達到,那些機會我都不力把握。有沒有努力過只有自己知道吧?錯過了什麼,當中的誤會是什麼,客途是否秋恨,也只有自己知道。
有時是自己不爭氣,有時是鬥氣,有時是不夠運氣。
不能睡?躺著好了。非駕駛者?坐計程車好了。除了沉住氣,等待,再嘗試,大概沒有其他更graceful的姿勢吧?心半下清了,大概貪就是沉溺在不屬於自己的事情的意思。
Popularity: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