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323

家明雜感﹕生命是用電影煉成的 (明報)

家明雜感﹕生命是用電影煉成的
(明報) 03月 23日 星期日 05:10AM


【明報專訊】
在眾多文藝愛好者之間,是不是只有「影癡」才這麼雜食?就是說但凡「電影」,無論新片、舊片、爛片、cult片、紀錄片、前衛電影,古今中外,都可以吸引影癡的注視。不少影癡,就以什麼電影都看為榮。如果看電影真的等同飲食口味,那影癡必然是凡可以下嚥的,都願意一試的食客。

影癡電影看得多,都是一台會行走的電影字典。他們是內建了metadata的資料庫,可以隨時如數家珍,滔滔不絕,歷史哲學、天文地理扯個不易樂乎。一個人名或戲名,影癡總有說不完的電影往事、童年回憶、技術概念、歷史理論、相關知識……,或再牽連出十個人名廿個戲名,每筆資料總可一再無限延伸,沒完沒了map下去。

《Cinemania》影癡實錄

前陣子看了2002年一部美國 紀錄片《Cinemania》,圍繞幾個紐約 的影癡。他們是怎樣的瘋迷程度?每天看3至5部電影,全年無休。他們從不社交,影癡間離群獨居。若有電影要看,他們不出席婚宴、葬禮或到醫院探望朋友,毋須掙扎,朋友自會明白。對影癡而言,電影比愛情、性更重要,電影已不止是「迷戀」(beyond obsession)。這幾個影癡沒有工作,有些人節衣宿食、有些繼承親戚的財產,不找工作、發展個人事業,全為了節省時間看電影。他們熟悉紐約所有電影放映場合(如MOMA),熟讀每周的時間表,以時間換取空間,像我們在電影節編排時間表「趕場」,分別只是,他們天天都是「電影節」,做人的目標就只一個:「看電影」。

有個叫Bill的哲學家,每次觀映前,必定洗浴、換上乾淨衣服及內衣褲,確保以最舒適的狀態入影院。而且每次都把眼鏡清洗乾淨,他對不潔的眼鏡有恐懼,像患有「強迫症」的人不住洗手一樣。有個叫Jack的,飲食習慣也得遷就。他不吃全素餐,因為大量蔬菜影響腸臟「時間表」,變相減低看電影的效率。有個叫Harvey的,他隨口可說出任何影片的長度,在蒲影院時,常主動向主辦單位更正影片的資料:「By the way,今晚那部片子其實是108分鐘才對」。

...

電影節熟客與稀客

但這些終極影癡除了看電影,什麼都不在乎,也休管別人怎樣看。Jack的朋友曾問他,會不會覺得自己很不正常?他說會,但「不正常」有什麼不好?「正常」只代表大部人的行為,不一定見得就是好或對。又有人問他一天到晚蒲影院,不是很逃避現實嗎?他說,「逃避」本來就是電影與生俱來的功能,再說「現實」有什麼好稀罕,誰願意活在這見鬼的現實?
...

文﹕家明
編輯:葉旺文
策劃:家明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