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戰鬥姿態申請政府工 周融高調作為對焦失準
(明報) 02月 26日 星期二 05:05AM
【明報專訊】
資深傳媒工作者周融昨日召開記者會,宣布為了對抗「學位歧視論」,決定應徵廣播處 長之職。以周融的特定個人經歷,他不接受無大學學位就無資格出任廣播處長,這方面的認知,相信許多人都有同感,但是他以相當於「宣戰」的姿態,向他認為發表「學位歧視論」的人說不,事態性質是否嚴重到這樣的程度,而周融以戰鬥姿態開始其廣播處長生涯的規劃,是否恰當,都值得斟酌。
高調反駁 爭議升溫
這個學位論的爭議,始於政府招聘廣播處長時,第一次規定要持有大學學位,有20人應徵,經過遴選後,政府認為無人符合要求,再次登報招聘,這次則降低學歷門檻要求,毋須持有大學學位,只要有15年或以上傳媒工作經驗,即可應徵。本來廣播處長毋須經過大學教育洗禮,從不拘一格用人才的角度出發,較符合本港傳媒發展和傳媒教育的特殊情,但是因為第二次招聘時才降低門檻,難免令人聯想到政府心目中其實已有人選,只是意中人沒有大學學位,於是削足就履,為特定人選度身量裁。
除了沒有大學學位以外,周融的其他條件,其實都十分適合。近日認為廣播處長應該具備大學學位的意見,沒有提及周融的名字,只是他好像不忌諱地對號入座,為政府降低門檻的做法辯護,昨日更扯高調門,以對抗「學位歧視論」為由,應徵廣播處長。一般應徵政府職位的人,大多保持低調,以免節外生枝,周融的高調取態,如果按政府一貫行事作風,周融此舉不會給自己加分,他竟然完全沒有考慮這一點,實在令人覺得有點奇怪。
周融把張文光 、劉慧卿 、港台 製作人員工會主席麥麗貞的言論,劃作「學位歧視論」,其實是對焦失準,姑且不論是非對錯,但是客觀效果上,周融已經與兩位立法會 議員和港台工會主席「對上了」,事態在港台以外和港台以內,都成為一樁事件,某一程度上更已經政治化,具爭議人物竟然毫不忌諱地擴大爭議和矛盾,而他又在申請一份政府工,以傳統智慧而言,這是不明智的。
另外,廣播處長負責管理的港台,過去由公務員出任,政府對公務員的要求,要保持政治中立,因此這些年來,雖然港台處境風雨飄搖,廣播處長基本上都嚴守政治中立。現在政府公開招聘,廣播處長不再是公務員,不受政治中立要求約束,這樣的話,會否影響港台的編輯自主和言論自由,所關注。周融不避政治爭議的強勢做法,如果他最終雀屏中選,執掌港台,屆時港台會是怎樣一個局面,會否成為一個「鬥爭平台」,值得留意。
學歷非關鍵 任務最重要
昨日周融多番申述雖然並無大學學位,但是他在傳媒崗位和在商界的成就,有目共睹,這都是他拼搏的成果。周融的個人奮鬥經歷和所取得成就,是另一個「香港故事」,相信很多人會視他為榜樣,但是如果他過分強調自己無大學學位,成就卻勝過許多許多持有大學學位的人,這個雖然是事實陳述,但是客觀效果,不排除可能無意中「損害」了一些大學畢業、又一事無成的人的心靈。
如果有人存心製造「學位歧視論」,這是在分化社會,不應該;同樣的,如果過分強調自己雖然無學位,但是「與我共事、持有大學學位的人,薪金都低我兩級」,這個引伸出來的學位無用論,對於言者無心、聽者有意的人,無疑也是一種分化,也是應該盡量避免的。特別是一個可能出任廣播處長職位的人,日後將執掌本港其中一個最大的傳媒機構──香港電台 ,在推動和諧社會方面,位處要津,任何可能引致分化的因子和因素,都應該消弭於無形,絕不應該有意無意地使之滋長蔓生。
關於廣播處長一職,我們認為是否持有大學學位,並非最重要,以本港傳媒發展和傳媒教育的特殊形態,較重視經驗,可能更切合實際,較易找到適合人選。我們認為:基於港台的敏感角色和地位,政府是否想由一個唯命是從的人執掌港台,以削弱其編輯自主、窄化其言論自由空間,才是值得關注的事。日後出任廣播處長的人,如果做政府「整頓」港台的操刀者角色,則無論這個人是否持有大學學位,他的角色和任務,都是不光彩的。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