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物﹕他手裏有筆 程翔的獄中閱讀和寫作生涯
(明報) 04月 06日 星期日 05:05AM
【明報專訊】
「監獄生活,是一種非人性化、貶低人格的生活,我在獄中有很深的體會……」抗衡被矮化,竭力維持自我尊嚴,是程翔 一千多個日與夜鐵窗下的掙扎;憑心靈治療的書,他曉得調動潛意識、發揮意念維護尊嚴;憑宗哲讀物,他悟出愛與恕的道理,叫他重新站起來;閱讀,陪伴他走出陰霾。
資深新聞工作者程翔因間諜罪,05年被中國政府判刑五載,今年春節前夕,服刑滿一半後突然獲假釋返港;回想起兩年多的漫長牢獄生涯,維持尊嚴、建立生命的意義令他不至於失去自我,因為囚牢不單奪去個人的自由,更易扭曲人性、摧尊嚴。
嘗過牢獄滋味的南非第一位黑人總統曼德拉,為要保持自己的一份尊嚴,決定把衣服洗得乾淨,把院子打掃得一塵不染,他認為一個人能夠成就豐功偉業,固然值得驕傲,但當身陷囹圄時,能夠把瑣碎之事做好,也一樣能夠為自己尋回尊嚴。程翔的方法則是冥想:「妹妹帶了很多有關心理治療的書給我,其中有些書教你如何調動潛意識發揮自己意念的力量(mind power),抗拒一些足以矮化人、令人缺乏尊嚴的做法;而我是通過冥想,調動意念的力量作出抗衡,這才可保持在監獄中的尊嚴。」
成為階下囚後,程翔深刻體會監獄非人性化的一面,「我看到很多人蹲下來替獄警擦皮鞋(獻媚),但之後通過bully其他人表現自己的高大威猛,欺凌其他囚犯,這是很扭曲的性格,亦是分裂的人格」。
文王拘而演《周易》
維持尊嚴的另一方法,是建立生命的意義。
「妹妹給我一本名為Man's Search for Meaning的書,它很強調需要找出生命的意義。這書作者Dr Viktor E. Frankl是奧地利的猶太人,二次大戰時被納粹黨關在集中營,雖然他有三次逃命機會,但仍決定留下來;身為醫生的他很想留下來照顧完全無生存希望的囚犯」。
作者被尊稱為第三代心理學家,追尋的也是更高層次的動力。第一代心理學家相信人對個人歡樂的追求就是生命的動力,第二代則認為人對權力的追求才是生命的動力,至於Dr Viktor E. Frankl就相信,人對生命意義追求構成生命的動力。程翔很認同他的觀點:「他堅信留下來照顧一些瀕臨死亡或無希望生還的病人,就是他生命的意義,所以即使有機會離開集中營重獲自由,他亦放棄,這樣對生命意義的追求,使他在缺乏尊嚴的環境下重新樹立做人的尊嚴,這一點我非常認同,我亦嘗試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協助獄中朋友解決問題」。
與程翔同禁於同一囚室的,有殺人犯、毒販和貪官,在監獄內粗口是普通溝通語言,但他沒說粗口,還經常說早晨、對不起或「唔該」,令其他人對他側目。他說:「很多快將刑滿出獄的朋友看到自己習染不良的習慣,如講粗口、不注意禮貌,完全無準備重建做人起碼的禮貌、儀容的注意,這根本無可能出獄後很快融入社會,因為他們的一舉一動已經告訴人他們是監犯,很易遭受歧視,所以很多快出獄的朋友,都會來找我談這方面問題,甚至希望我能協助他們重建人與人之間基本的禮貌和言語習慣,我都盡量幫忙。」協助其他囚犯建立信心、重投社會,是牢獄中程翔的生命意義。
這種正能量的背後,蘊含不少信仰對他的教誨。
在獄中程翔信奉了基督教,讀過聖經兩遍,它教導「要以微笑面對痛苦,以謙卑面對狂妄,以關懷面對踐踏,以禮貌面對粗暴」。
宗哲書可說將程翔從深淵中拯救過來;05年的8月當他被鎖上手扣,「砰」一聲關上拘押所大閘門時,他形容:「那一刻的心碎了」。絕望幾乎吞噬了他,輕生念頭曾經閃過腦海,就在孤立無助的情緒低潮,他很有衝動看《易經》:「因為太史公曾講過一句說話,就是『文王拘而演周易』,即是周文王在被監禁時才演化了現在看到的整套《周易》,我很想在《周易》中,嘗試找出人生道理」。
《易經》中有占卜功能,程翔亦為自己卜了一個他形容為「起死回生」的卦:「因為它非常貼切地解釋了我的處境,亦由頭到尾充分肯定我一生所做的事。」例如其中有說「志行正也」,程翔相信他立志做傳媒,為大多數老百姓的安定和平穩定努力,並作相關的行為是對的。唯一令他不明白的是為何有錯,後來他想通了「錯在位不當也,當時我在考慮位不當……是否指我不在其位而謀其政呢?是否我並無某方面的授權但參與調停兩岸糾紛呢?」令他最大安慰的是,它提及若是位置放對了,他所做的就是「大君之賢」,高尚人的行為。
他相信這卦是上帝給他一個信息:「你所做的事有天知」;就是這信息將程翔從自尋短見的邊緣抓回來。
除了《易經》,《道德經》、《聖經》、《佛經》、《圓覺經》、《金剛經》等程翔都有細嚼,他說 :「佛教、道教及基督教三方面的經典著作能給我很大精神力量面對逆境」。在獄中選擇了基督教的他說:「宗教信仰來得很自然,是一種心靈上的需要,我並非看了很多不同教派的書,比較過不同宗教後選擇了基督教,我信基督是一種心靈需要,當我在非常絕望之時很想能與人對話,忽然間我發覺可以與神對話,向耶穌說話,於是我很自然地進入了祈禱狀態,在這情下我取得內心的寧靜,更重要的是感受到祈禱的力量」。
憑《聖經》 輕裝上陣
他憑聖經的三個字「信望愛」,得以在這場災難中重新站起來,他說﹕「聖經內關於愛及恕的教導,令我很坦然地面對這次災難;看罷後覺得需要用愛包容所有的人,包括傷害我的人;用恕來化解一切仇恨,包括造成今次災難的悲痛;當我懂得用愛及恕化解心結時立刻輕鬆了許多,不再需要為一些不開心的事糾纏,可以輕裝上陣,不用總是背負一些包袱,這是聖經對我最大啟發」。
牢獄中他很有寫作的衝動,但在監內並無寫作的條件,因為勞動時間很長,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每日不足兩小時,他說:「短短兩小時很難很系統地寫東西,所以唯有不斷寫筆記、讀書感受」。一千多天寫下十多本筆記簿,記載的不單是書本的讀後感,更有獄中的生活、度過困境的辦法、以及他對自己這案件作為經典案例,用以說明中國司法制度未來的改革方向。
翻開筆記簿,看到的不單記錄了文字,亦劃了手掌及一些符號,獄中點滴盡錄其中,這些筆記簿對程翔極之珍貴,所以在假釋前獄警一度取走他的筆記簿時,令他十分心痛,幸好一天後歸還;他想,可能是當局在出獄前須檢視他一切的文書記錄。
走過人生的低谷,嘗過牢獄之苦,獄中讀物,成了程翔黑暗中尋找明燈的工具;而這十多本筆記簿,則記載了傷痛、盛載希望,程翔希望有一天可以出書與讀者分享所思所想;或許,這也會為讀者帶來的深刻的啟示。
Xtra.info
香港電台電視節目《閱讀解碼》,由4月5日起,逢星期六晚上7時,無電視翡翠台播出。港台網上直播及可供重溫(http://tv.rthk.org.hk)。
文/鄭秀慧
編輯:陳立衡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