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416

兩成伴侶 網上互偷窺 偷看伴侶電郵短訊 (明報)

兩成伴侶 網上互偷窺 偷看伴侶電郵短訊
(明報) 04月 09日 星期三 05:05AM


【明報專訊】網絡交友這東西,是撮合姻緣的紅娘,還是挑起猜疑的戰場?英國 牛津 大學早前調查已婚人士使用互聯網的行為模式,結果顯示,受訪的4000多人中,6%是通過互聯網認識現在的伴侶,亦有兩成承認曾看過伴侶的電郵或短訊,亦有一成三承認曾翻看對方的上網瀏覽紀錄,而他們最怕看到的,莫過於愛侶跟網友談戀愛、調情或發生虛擬性愛等越軌行為。

網絡相識 多上網監察伴侶

調查由牛津大學互聯網中心(Oxford Internet Institute)進行,訪問2401名個人及929對夫婦,調查他們相識前後使用互聯網的行為,以及溝通模式。調查發現,透過網絡相識的情侶,在年齡、學歷方面跟非網絡情侶都有分別,當中不少人婚後會利用網絡監察伴侶舉動。負責調查的Ellen Helsper接受《每日電訊報》訪問時表示﹕「我們對這麼多男女會監察伴侶感到驚訝,但我相信這應不是新事物,我肯定過去的人亦會翻看伴侶的郵件,只是不像今天方便。」

網絡交友近年在本港亦大行其道,雅虎 網站交友平台「YAHOO ! 友緣人」自02年至今,用戶人數已由2.1萬人上升至23萬,增長明顯;新浪網的交友平台「SINA自己友」,由99年成立至今,亦吸引到6萬名男女加入。至於男女比例,男似乎比女更熱中「交友」,在「SINA自己友」,男女用家比例為6︰4,四成使用者的年齡介乎25至30歲。

至於本地最大的交友網站雅虎,市場覆蓋率為74.4%,當中男女用家的比例為2比1,超過半數用家年齡介乎25至35歲。雅虎發言人表示,過去5年撮合了2萬對新人,若根據香港統計署資料粗略估計,02年至07年間,全港24.9萬對新人中,雅虎撮合的「網絡新人」就佔了8%,略高於牛津的調查結果。

33歲的Steven與妻子Cherry就是2萬對新人的其中一對,二人結婚3年。任職工程師的Steven說,自小讀男校,很少機會認識異性,長大後當工程師,生活圈子狹窄,02年看到雅虎推出交友平台,便借機擴闊圈子,認識任職大學研究員的Cherry。夫婦承認,見面後需要努力了解對方才可加深關係,他們拍拖一年半便結婚,現在依然保持網上交友的習慣。對於牛津的調查指不少男女曾窺看伴侶私隱,Cherry則認為互信十分重要,「我們一旦有疑問,一定會問對方,不會偷看電腦資料,夫婦間有什麼不能說?」

對於牛津的調查結果,香港中文大學 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馮應謙不感意外,他說,自己亦曾調查年輕人的上網習慣,發現本地年輕網民也會做相同行為,「伴侶易起疑心,是因為網絡欠缺面對面交流,情誼關係易曖昧,有網民會check愛侶短訊或MSN 紀錄,但他們在MSN與網民聊天,到說再見時,又會覺得送個『Love』字樣或『嘴嘴公仔』給對方,其實也很普通,但別人看在眼裏,就好難知道這些符號是出自朋友玩笑還是有調情意思。」

“我唔會咁做,因為未得人同意,每個人都有私隱,偷睇只會更破壞大家關係。(如果對方偷看,會點反應?)會問點解,會告訴佢,如果想知應直接問我。(不怕對方在網上結識其他人?)只是在網上認朋友,無咩所謂……其實佢(男朋友) 連我的Xanga(網誌)都不會看!”——杜小姐(未婚)

“有看過男友msn,亦曾被前男友偷看ICQ。當時直覺男友有第三者,結果他真的有。後來他盡力補救,現在我們仍然在一起。(偷看時有掙扎過嗎?)有,始終不太道德,但當時想找出真相,所以為了公平,既然我看過別人資料,亦接受他看我的資料。(現在還會偷看嗎?)沒有,經過這件事和男友反而傾多,想多,關係比之前穩定,現在大家都要互相信任。”——薛小姐(未婚)

明報記者 彭碧珊 賴月玲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