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19

萌死念災民飈至34% 專家震驚 (明報)2010年5月12日 星期三 05:10

萌死念災民飈至34% 專家震驚
(明報)2010年5月12日 星期三 05:10

【明報專訊】汶川大地震令8.9萬個四川家庭頃刻陰陽永訣,失去至親的倖存者,心靈裂口每天仍在搶修。震後到四川作心理輔導的本港慈善組織「災後心理輔導協會」,得悉官方數據錄得有嚴重自殺傾向的災民比率,由去年3月的12%,急升至去年底的34%。

據中科院資料,地震受影響人數達2792萬,從目前各科研機構發布的調查報告看,至少10至20%群體需要心理服務,也就是將近300萬至500萬人,但心理援助隊伍遠遠不能滿足需求。單在汶川縣,原本10.6萬人口,約6萬人遇難,倖存者有20%、即近萬人患上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大約三至五成人出現思覺失調,令自殺風險增加兩至三成。

生活漸穩妥 災後情緒浮現

內地官方長期記錄災區人民的心理健康質素。災後心理輔導協會總幹事杜永政表示,得悉有關數據指出,有嚴重自殺傾向的災民比例在去年3月有12%,到了11月則急升至34%。他對此感到震驚,因相對於任何大災難發生後,即使在物質足夠之下,也只有約25%的倖存者會自殺或有自殺念頭,他認為四川災區情况比預料的更嚴重。

「去年4月底北川宣傳部副部長馮翔自殺身亡是個警號。每名自殺者背後一定有心結未解,又找不到合適方法疏導情緒,結果變成計時炸彈。」杜永政認為,去年3月大部分災民仍在忙於修房子、為子女教育奔波,將精神集中在物質重建,隨著物質生活安排漸漸辦妥,思念喪親或地震驚恐的情緒便再浮現。

協會定期派4至6名心理輔導專家到災區,至今接觸約3500宗個案。本年1月起,協會與當地電台合作開設節目《心靈驛站》,每星期4次、每次25分鐘講解心理健康,當中收到最多的求助是失眠困擾,「有聽眾說地震發生至今一直失眠」。

內地輔導技巧參差 難助災民宣泄

「最常聽到人們的安慰方法是不要去想,但遇到悲傷情緒來襲,不是逃避便能夠解決。」他解釋,心理危機干預是讓當事人把感受和體驗抒發,宣泄情緒,但內地輔導技巧未成熟,服務者多依書直說,或者混淆情緒不穩者與精神病患者。

「曾跟進一名患血癌的婦人,地震後常有焦慮,當房子修好,得知女兒考上大學,學費帶來經濟壓力,自殺不遂。我首次接觸她時,她已經歷10多次心理輔導。」杜永政說,曾兩次輔導婦人,以時間線治療釋放其焦慮情緒,焦慮症便得到紓緩。

協會至今在內地培訓了250名心理輔導員。杜永政指災區需求龐大,社會應關注重建心靈的支援︰「內地心理輔導工作本身已落後香港50年,資源缺乏,現在更迫切需要建立長遠心理危機干預機制,培訓更多專業人員。」

明報記者 彭碧珊

No comments: